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部署,積極響應國家“體重管理年”號召,倉山區基層醫療機構開設體重管理門診,為超重、肥胖患者推出“一站式”精準評估、個性化減重方案與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
量身定制——解鎖健康管理“精密碼”
“愛吃零食,我們就從零食入手?!睆堘t生遞來一份定制方案:每餐攝入2份蔬菜、1份優質蛋白、1份雜糧主食,還貼心地用堅果替代零食,搭配“3個10分鐘”碎片化運動訓練。
黃女士因肥胖導致月經周期紊亂已持續3年。經評估,她的飲食結構嚴重失衡,體脂率高達38%。在嚴格執行定制方案2個月后,黃女士體重減輕了8斤,體脂率降至31%,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經量也趨于穩定。
下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準制定“一人一案”的個性化體重管理,醫生利用人體成分分析儀精準檢測,根據患者體脂率、肌肉量、內臟脂肪等級等多項核心指標,結合基礎檢測、代謝評估等數據,為患者定制個性化方案,從飲食熱量缺口計算到運動強度分級,推行“211餐盤法”,采用“3個10分鐘”碎片化運動訓練,并結合每月隨訪與微信群實時監測。
特色療法——融合干預調理“雙驅動”
“中醫減重不僅考慮到了肥胖問題,還兼顧了高血壓、更年期等情況?,F在我對后續治療充滿了信心,也讓我感受到基層醫療服務的專業性”。家住城門天馬佳園的陳女士說起中醫體重管理門診豎起了大拇指。
在城門鎮衛生院的中醫體重管理門診,盧醫生采用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診斷方法為陳女士進行診斷。原來陳女士的肥胖并非僅僅是體重超標,而是與體內痰瘀互結證緊密相關。盧醫生根據陳女士的體質和癥狀,通過融合中醫食療與中藥調理方劑進行辨證論治,以調和陰陽、疏肝健脾、行氣化瘀之法,治療了近三個月,陳女士不僅成功減重十斤,血壓明顯下降,還改善了體質。
倉山區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貫穿于體重管理的全過程:在未病階段,著重開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以預防肥胖的發生;在已病階段,注重早期干預和綜合治療,防止肥胖相關并發癥的出現;在康復階段,開展穩態管理,鞏固治療效果并預防復發,維持健康體重。
創新服務——探索慢病管理“新路徑”
“減重應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需要像管理慢性病一樣,持續管理體重,讓良好的生活方式成為治病的‘良藥’”。東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指出許多慢性病的根源在于不良的生活方式。
家住南臺十六府的慢病管理對象周先生開心地表示,“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指導,不用來回奔波,太方便了!”中心采取醫療監測、營養指導與行為調整相結合的服務模式,經過兩個月的綜合干預,周先生體重減輕4公斤,血脂指標明顯改善。
肥胖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等多種疾病有關,還會增加癌癥的發病率。東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醫療-營養-行為”三位一體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醫療層面,醫護人員不僅定期電話提醒復診、持續監測身體狀況,為患者建立專屬體重門診檔案,實現動態健康管理;營養層面,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定制少油少糖飲食方案,用科學膳食助力指標改善;行為層面,醫務人員指導患者學習簡單居家健身操,幫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讓患者在基層就能獲得全面健康管理,既便捷又高效。
倉山區衛健局積極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今年以來,先后在東升街道、下渡街道、臨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門鎮衛生院及建新鎮衛生院等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管理門診”,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醫學技術,依托“醫療-營養-行為”三位一體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全力普及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來源:倉山區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