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齊安路東側的海峽商貿城,總投資120億元,總建筑面積近30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3月建成投用。項目建成后將匯聚服裝、鞋類、陶瓷、珠寶等10多種批零業態,力爭成為全省首個年交易額達千億元的大型綜合專業批發市場。
福州傳統專業市場向現代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大幕由此拉開。
“老市場”謀求新發展
福州大鞋城、中亭街服裝批發市場、特藝城……這些都是老福州耳熟能詳的專業批發市場。
如今,傳統專業市場面臨的發展瓶頸日益凸顯——人流量大,但市場面積有限;雖處中心城區,但倉儲、物流受到諸多限制,難以“大展拳腳”。瞄準“老市場”的難題,去年,利嘉(福建)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20億元在倉山建設海峽商貿城。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海峽商貿城建設工地,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隨處可見施工的繁忙景象。一座巨大的下沉式商業廣場雛形已現,僅單層面積就有30萬平方米。
在工地旁的利嘉國際鞋城,原福州大鞋城的不少商戶成為首批入駐者。記者看到,鞋城營業區的鋪位已基本租滿,不少客戶從七縣(市)趕來洽談批發業務。
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去年5月,位于象園頭的福州大鞋城關閉后,很多商戶就搬到這里。雖然換了場地,但原來的業務聯系基本沒斷。“已有300多戶搬了過來,占舊鞋城商戶九成以上。”
臺江鞋業商會秘書長林偉十分看好海峽商貿城的前景。“市區大型商貿批發市場外遷是大勢所趨,而海峽商貿城的地理位置絕佳!”
從地圖上看,海峽商貿城恰好位于福州“十二五”規劃主城區的南端,銜接主城區與南嶼、南通等新城市組團。這里緊鄰三環路、地鐵站,距離高速入口及火車南站僅10分鐘車程,到長樂國際機場、馬尾港也只有20多分鐘車程,不僅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而且周邊村鎮倉儲用房充裕,物流業態十分活躍。
“這次搬遷入駐,對鞋業專業市場的整合、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林偉認為,今后鞋城不僅可以很好地對接福州南部市場,更可輻射福州東部、西北部地區。
“小業態”集聚“大航母”
鞋業只是海峽商貿城這艘“商貿航母”經營的業態之一。
利嘉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峽商貿城共設12個館,可容納1.2萬戶商戶。
目前,已開展招商的業態包括服裝、鞋業、精品陶瓷、茶葉、家居窗簾、珠寶、皮具箱包、化妝品、針織內衣、小商品、兒童用品、國際名品、電子電器等10多種,打造現代化專業市場集群,實現百貨采購“一站購齊”。
以珠寶業為例,目前過半鋪位已完成招商,特藝城、光明城等老牌專業市場的商戶報名十分踴躍。省寶玉石協會秘書長王乃珠向記者透露,協會準備在海峽商貿城新建一個大型國際珠寶城,面積約6萬平方米,接近特藝城的2倍,建成后,將成為全省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珠寶城。
“福州珠寶業發展很快,我們迫切需要培育一個體量大、能形成集群效應的新的專業市場。”王乃珠介紹,根據規劃,省寶玉石協會將把國際珠寶城打造成全省珠寶首飾及配套材料的供貨集散地,引進檢測集團,實施更嚴格監管,并設立珠寶檢驗實驗室。
“溢出效應”帶動連鎖反應
經濟學上有一種“溢出效應”,指事物一個方面的發展帶動了該事物其他方面的發展。海峽商貿城雖未投用,卻已帶來連鎖反應,相關專業市場已開始謀劃布局調整,“溢出效應”初步顯現。
“中亭街的服裝等專業市場,未來將把批發業務逐步轉移到海峽商貿城。”利嘉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中亭街將以零售為主,比如開設旗艦店等,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愉悅的購物場所。王乃珠也透露,未來,特藝城和光明城將轉型為本地零售珠寶商城,打破目前黃金珠寶批發與零售同場經銷的混雜局面。
除拉動周邊物流、倉儲產業外,海峽商貿城投用后還將帶動餐飲等產業發展。“項目有1.2萬個商鋪,地下有停車位1萬個,需要大量的餐飲、保潔、車輛管理、物業管理人員,保守估計,整個商城的從業人員將達10萬人。”利嘉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利嘉國際在海峽商貿城旁還將建設星級酒店、辦公樓、美食城、辦公公寓等,為“商貿航母”提供全方位產業配套。
市商貿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峽商貿城對福州專業市場升級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產生規模效應,在服務福州的同時,輻射周邊城市,帶來經濟繁榮。
(福州日報記者 楊瑩 王玉萍/文 葉義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