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人們印象中的倉山,總與征地拆遷、開發建設緊密相連。海峽奧體中心、環島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和數十個保障房、安置房項目紛紛落地倉山,征收交地任務十分繁重。
對阻礙建設,企圖通過征收牟取不當利益的違建業主和“釘子戶”,倉山區始終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拔釘”清違絕不手軟。今年初以來,已拆除各類違建23萬余平方米,確保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面對暴力抗法臨危不懼
凌晨4點,一聲惡狠狠的威脅打破了夜的寂靜。“你們誰敢進來!”在一棟燈火通明的4層建筑里,一名男子舉起菜刀,向正在包抄房屋的拆違執法隊員吼道。
這不是電視劇里的場景,而是14日發生在城門鎮潘墩村水岸麗都安置房征收一線的真實事件。整個安置房地塊僅剩這一戶未拆,房主仗著家里人多、建設工期緊,提出了許多超政策的無理要求。
房主的囂張并沒有嚇退執法隊員。他們巧妙周旋,出其不意地沖進房屋,將房主及住戶共7人安全帶離。記者昨天在潘墩村看到,這棟大半面積都屬于違建的4層建筑已化作廢墟,周圍筑起了圍擋,安置房建設已全面鋪開。
征收交地是城市建設、新區開發的“老大難”問題,對付違建業主和漫天要價的“釘子戶”更是難上加難。倉山區市容局副局長陳輝向記者坦言,這已不是隊員第一次遭遇暴力抗法。有一次拆違行動,當執法隊員靠近房屋時,業主竟突然從頂樓扔下巨大的水泥塊,“防護盾牌被砸得斷成兩截,水泥塊差點就直接砸在隊員頭上”。
“有些人以為賴到最后,總能賴到好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陳輝表示,對協商無果的被征收對象,他們將通過法律程序,發出違章貼告或清違貼告,依然拒不執行的,均依法予以強制拆除。
用真誠智慧化解矛盾
“拔釘”清違,需要剛柔并濟,不僅要有“零容忍”的嚴肅態度,更要有智慧、真誠、人性化的“巧勁”。
昨天,記者在福州新區重點項目閩江世紀城建設現場看到,棟棟高樓間,一座占地約37畝的小學正在加緊裝修,預計10月前投用,可容納學生1600多人。這所學校的順利建成,就與一次漫長的談判有關。
參與該校地塊征收工作的干部小陳告訴記者,按照施工圖紙,學校的一根樁基位置恰巧位于涉遷戶江某的家。但江某拒絕搬遷,提出“違建面積也按產權面積補償”的無理要求;對法院判決依法強制拆除的決定,江某也置若罔聞。新校遲遲無法動建,原浦下小學的學生只好長期在活動板房里求學。
“我們去江家做工作,經常被罵出來,但大家都沒有放棄,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突破口。”小陳還記得拆遷前的最后一次談判,整整持續了8個小時,從下午一直到晚上11點,連晚飯都是叫了快餐,在江家門口吃的。“我們把他們當家人一樣推心置腹,跟他們說理、說法,在政策范圍內,為他們提供了多種安置選擇。晚飯時間,也給他們叫了快餐。”最終,江某被說動了。去年1月底,這根“釘子”被順利拔除。
在倉山區的征收一線,許多征收人員經過歷練,成了頗有經驗的“談判專家”。他們想方設法協商解決拆違矛盾,動員業主助拆、自拆,力求以最低的行政成本,達到最佳的拆違效果。
保持高壓露頭就打
2012年,拆除20萬余平方米;2013年,拆除29萬余平方米;今年初以來,拆違面積已突破23萬平方米。近兩年,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倉山,拆違面積總量始終排在全省前三名。
“倉山的建設步伐快,拆遷量大,總有一些人受利益驅使頂風違建。”陳輝告訴記者,對違法建設,他們始終遵循一條原則——“露頭就要打,出土就要拆”。目前,倉山區已建立起網格化的管理巡查模式,加大重點項目周邊、三環路沿線的巡查力度,及時將違建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違建“零增長”。同時,倉山區開設了違建舉報電話,清違督辦件辦結率達100%,轉辦件辦結率達86%以上。
倉山區領導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加大“兩違”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動態巡查,開展“百日攻堅”行動,重點做好高速公路、動車、三環、國道等“四線”300米可視范圍內的“兩違”拆除工作,為城市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