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創意設計師包益民在論壇上發言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劉伯英教授參加論壇
專家在圍爐論壇各抒己見
福州煙臺山與廈門鼓浪嶼一道,是中國最早一批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的地區之一,都享有“萬國建筑博覽會”的美譽,是中國近代歷史的實體見證。今天,煙臺山以悠久的文化底蘊,徐徐走向歷史的前臺,迎接其新的使命。
7月18日,主辦方CBC學院和福州品福十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邀請華人創意教父包益民先生、清華大學劉伯英教授、知名建筑師劉洋先生等各路英杰論道城市復興,共同喚醒記憶中的福州煙臺山跑馬場。尋找福州本地文化、商業、設計、科技等具有持續性觀察和前瞻性探索與實踐的新勢力加入本次沙龍,對目標片區的個體需求與公共空間發展的交互狀態,社區再組織、重構空間使用方式、以及基于既有資源條件的靈活性創新模式等,進行探討與腦力激蕩。專業論壇外,跑馬場文旅園活動現場,當天還邀約各類福州文青新勢力前來參加市集活動,老中青云集的市集內容豐富,讓人眼前一亮,還有陳恭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古董樂器收藏的美妙旅程,園區負責人表示,日后這將成為園區對外展示的常態內容,每周都將會推出腦通大開的智識論壇和娛樂沙龍。
這場以【社區營造·公共智識】為主題的分論壇,作為8月1日即將在福州召開的第三屆CBC“城市·社會·文化”思想創新峰會——一場關于“社區文化傳承”思想盛宴的前站,將城市再生與發展通過小尺度公共空間的活化從而激活社區內的內生性發展以及孵化社會創新氛圍等的觀察、思考與討論,投射到以跑馬場片區作為激活點的社區營造方式,促進福州倉山區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的再生中,以此探索如何在重煥人們共同記憶的基礎上,培育新的社區文化,并以此延伸,輻射煙臺山片區的未來發展。
以跑馬場舊址“中原福州提升機械老工業區”再生作為社區營造的代表,活動論壇將探討如何通過社區營造的方式發揮公共空間(老城新客廳)的作用,把文化活動帶入整個片區,營造新的社區文化,從而將人們匯聚于此,在重拾共同記憶的基礎上,增強社區的互動與分享,發揮潛質和新的創造力。
跑馬場文旅園針對特別是年輕人的創造力,通過開展文化事業/活動等做出社區貢獻,將這種創造力和貢獻精神以公共價值的建構,作用于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原真性的保護和對外的文化交流與適應性的旅游發展中,促進城市的自我更新和長足發展,打造第一個屬于城市社區居民的文旅園,以社區做為基礎單位,盤活小區域單位,營造大文化環境,從而以小帶大,逐量使老舊社區、廠區土地價值松動活泛,在兼顧商業價值的同時,又能更好的完成文化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