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上綠植后,應該會有城市森林的即視感吧。”家住烏龍江畔的吳先生向海都報反映,環南臺島濱江的綠化工程初現雛形,“凹凸有致”,既有“小土丘”,又有“小盆地”,大大豐富了綠化層次,讓人很期待。
昨日,海都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這里的綠色景觀工程,加入了堆坡造景設計,待綠植就位后,將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這一做法,也是近年來海都持續關注呼吁的。記者從園林部門獲悉,南三環、東三環等處已廣泛采用堆坡造景。據介紹,今后園林部門還將挑選一些合適的區域,進一步進行推廣。
濱江4公里路綠化凹凸有致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在環南臺島濱江休閑路上看到,這里的綠化工程初現雛形。記者注意到,這段道路的綠化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比起平地綠化,層次更豐富,變化更多。
施工方福建佳園生態建設有限公司技術員林楓介紹,綠化景觀改造,將主要依原有地勢高低而建,有的地段是小緩坡,有的則微微下陷。“坡高最高的,大概有1.8米左右。”林楓說,全長近60公里的濱江休閑路,有12公里的綠化工程由他們公司負責,其中,非平地的綠化大概有4公里。
隨著福州海綿城市建設,綠化帶的生態排水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林楓告訴記者,下游的下陷式綠化能夠起到涵養水、吸納水的作用,就好像一塊海綿。而在堆坡綠化的兩邊,則設計了排水溝。“立體綠化,能讓綠化面積增加不少。”
堆柔坡造景讓城市綠地“增值”
林楓介紹,將在坡度高的地方種上大樸樹、大秋楓、大香樟、大烏桕等特選大喬木,在坡度低的地方種上紅葉石楠、南洋櫻花、紅粉撲花、夠牙花等灌木球。高低之間,還夾雜著藍花楹、合歡、羊蹄甲、風鈴木等喬木,以及丹桂、金桂等花灌木。
閩江學院生態景觀專家潘輝教授表示,現在的城市綠化很強調層次,基本都會種植草坪、矮灌木、高大喬木,逐步遞進,尤其是在綠化用地比較緊張的地方,“總之,堆坡造景能讓城市綠地‘增值’。”
南京城建部門曾告訴記者,堆坡造景其實就是把古典園林的手法,應用到城市綠化景觀之中。從觀感角度出發,在有坡度的綠地上,種植大喬木或者矮灌木,可以讓司機和行人更容易地看到身邊的綠意,使綠化更具可視性。
□他山之石
日本:寸土寸金,沿坡植綠
日本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好多地名都帶著一個“坂”字,如神樂坂、柿木坂等,是因為這個國度處處是坡,而日本人沿坡種滿綠植,既有喬木也有草皮,仿佛一個城市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