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鲇魚”來襲,倉山區全體干部使出了渾身解數抵御臺風,措施得當、效果斐然,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處變不驚的:
倉山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坐鎮指揮部統籌指揮協調,四套班子領導全部深入鎮街一線督戰,所有鎮街干部壓到一線,所有村居干部進村入戶,通過喇叭、銅鑼等方式,廣泛動員提醒群眾加強防范。
目前,倉山區已啟動防臺風一級應急響應,區各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各鎮街24小時值班帶班,各防汛責任人和防汛鑼長已在崗在位,確保準確掌握信息,及時發現、迅速處置突發緊急情況。
下渡街道社區干部進社區提醒居民加強防范
倉山區對城區低洼處、危房、簡易工棚、連家船人員、地災點等進行轉移安置,截止27日19時全區共轉移群眾2908人。其中,岸邊低洼處群眾428人,危房、簡易工棚群眾572人,地災點周邊群眾229人,工地轉移工人965人,在校寄宿學生560人,全區158艘漁船(內陸漁船112、海洋漁船46艘)全部停靠到岸,漁民上岸154人。全區62個避災場所全部啟用,并備好充足的的方便面、礦泉水、棉被、毛巾等各類生活用品物資,每個場所均配有專人管理,確保轉移人員不回流。
對湖街道動員74-100號和鰲頭鳳嶺居民轉移
27日凌晨,倉山區政府全面梳理易澇點防御任務,并結合前期摸排易澇點情況,制定印發《倉山區澇點防范工作責任清單》,對全區26個易澇點防御工作責任人進行進一步明確,并逐一制定排澇方案,明確第一責任人和現場責任人,負責排水、清掃、消殺等應急處置工作。目前,全區26個澇點均有專人值守,暫無出現內澇現象。同時在全區各易澇點道路周邊設置500多面交通警示牌和1400個反光錐,提醒出行群眾,注意交通安全。
金山街道對易澇點進行排查
倉山區還對高蓋山公園、螺洲鎮靈山禪寺、建新鎮淮安村普覺寺等17個地質災害點周邊進行全面巡查,通過工程措施除險加固,并指定專人值守,截止27日19時全區共轉移地災點周邊群眾229人。同時在每處地災點設置醒目標識牌,把責任人及聯系方式也一標識上,確保出現險情第一時間有人對接有人響應有人處置。
同時,倉山區還對區屬螺城堤防(10.1公里)、區管19個水閘等水利設施進行排查,對全區13條內河進行河面垃圾清理;對12條重點道路965個窨井蓋進行垃圾清理,確保排水暢通;對欣隆盛世、祥泰雅苑、富貴天成等119個小區設置237個地下車庫擋水板,并儲備防水沙袋26000多袋。對全區856棵樹木進行修剪;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全部停課;旅游景區全部關閉;各類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完成全區32家危化品生產經營企業(加油站29家,危化品重點企業3家)檢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35個,并全部整改到位;同時對危房、拆遷房、棚屋區、城區道路涵洞、建筑工地、臨建設施等重點區域排查整治,防止各種突發情況導致的人員傷亡。
東升街道儲備防洪板和沙袋確保轄區內地下車庫安全
全區組建包括鎮街隊伍在內的87支應急搶險隊伍,其中,民兵應急隊伍125人、市容局應急隊伍130人、建設應急搶險隊伍55人、武警邊防官兵應急隊伍200人、各鎮街應急隊伍1386人,確保防汛人員力量充足。
蓋山鎮組建應急分隊隨時待命
倉山區共儲備編織袋13萬只、救生衣1222件、沖鋒舟9艘(人武部6艘、臨江街道2艘、城門鎮1艘)、橡皮艇2艘、龍吸水1臺、抽水泵87臺、發電機18臺、銅鑼112面、鐵鍬552把、砂石3500方、105個警報器、352個應急燈、600只手電筒、備用電源25臺等防汛搶險物資。同時,為避險場所備好充足的的方便面、礦泉水、棉被、毛巾等各類生活用品物資。
城門鎮儲備防汛抗災救援物資
同時,倉山區還成立由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區紀委監察局、區效能辦組成的4只督查小組,深入各鎮街、各相關部門督導檢查防御臺風工作開展情況。在臺風來臨前就開始對各單位的值班值守、人員在崗在位、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搶險隊伍、避災場所的啟用情況及衛星電話的暢通情況等進行不定時抽查、督查,確保人員在崗在位、物資保障到位、防范落實到位。全區干群均能在一線組織發動抗臺,沒有發生脫崗脫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