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臺風的影響終于暫時過去,雖然還有零星的雨水,但是市區的道路也恢復了不少。昨日,家住倉山的王先生卻發現,早上還積水的路,下午就被疏通,出入的道路暢行無阻。其實,倉山干部昨日全部都撲在一線,搶險救災,疏浚道路,保障居民的正常出行。
還有居民沒睡著,我這個社區書記怎么能先睡?
在臺風來臨的當天晚上,對湖街道程厝社區的書記陳秀珍徹夜未眠。晚上10點左右,她接到電話,轄區內低洼地帶的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及萬安路雨水無法及時排出,水上漲到三四十公分高,已經威脅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陳秀珍書記帶頭挽起褲腳、打著手電筒,涉水摸黑進入淹水的地方。在了解基本情況后,陳秀珍書記立即組織干部協助轉移居住在內的居民,將人員安排到附近賓館;同時帶頭幫助萬安路店鋪把貨物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加派人員清理道路兩旁的排水系統,避免萬安路兩旁的店鋪受損。
30個小時不眠不休,陳書記臉上掛滿了疲憊,“只有確保我的百姓沒有一分一毫的危險,我才可以真的放心”,陳書記如是說,“還有居民沒睡著,我這個社區書記怎么能先睡?”
道路不通,我們怎么能下班?
“臺風來臨,大樹倒伏,這時候我們不上,誰上?”正在現場指揮砍伐遭臺風吹斷的樹枝的園林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臺風來臨前,倉山區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就對沿街樹木進行了一次摸排,將可能斷裂的樹枝進行了一次修剪。“鲇魚”過境,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冒著大雨走上街頭,清理斷枝,修剪樹木。
“道路不通,他們下班的人沒有辦法回家,我們怎么能下班呢?”剛剛運完一車斷枝的工作人員坐在路邊短暫休息,在下一輛車到達前他們擁有短暫的休息時間。“手被樹木劃傷是經常的事,有時候太急了根本來不及戴手套”,工作人員說,“什么時候清理完了,我們什么時候下班!”
我們不加快做,他們的車子就保不住了!
臺風一來,福州大有更名為“湖州”的趨勢,道路積水、車輛難行,許多車輛拋錨在路上難以移動,車主只能絕望地看著雨水逐漸將自己的愛車淹沒。
倉山區市容局、環衛處的工作人員全體出動,聯合各鎮街的防汛應急小組成員,逐個排查、逐個解決轄區內的易澇點。
“我們要是動作慢了,他們的損失可就大了”剛剛加入市容局隊伍4年的小吳笑著對記者說,“這年頭買輛車不容易,我們要是不上路,他們的車子就保不住了。”
他們用抽水機抽,用鏟子鏟,用鐵條捅,甚至用手挖,身邊能用的工具都用上,為了保證下水道的暢通他們想盡了辦法,用足了功夫。
“我們和園林局、市容局一起做,同時清理樹枝和淤泥,一次性解決到位,不然清理完樹枝,淤泥還堵著下水道,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嘛。”螺洲鎮的工作人員一邊對積水路段設置警告牌,一遍聯系相關人員。很快,大家齊心協力,積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褪去。
做“中樞站”,我們防汛指揮部是專業的!
小潘在倉山區防汛辦工作很多年了,每一次臺風襲來,我們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各鎮街每小時要報數據,我們進行匯總,所有的突發事件都要由我們進行統一調度指揮,這哪有辦法睡啊。作為整個防抗臺風信息傳遞的‘樞紐站’,我們可是專業的!”小潘忙碌了30多個小時,依舊沒有停下來的跡象,“一開始還會不適應,但是你看我們的書記、區長都駐扎在這里,和我們一起戰斗,我們哪好意思說累。”
今年倉山區防汛辦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將各鎮街和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全部拉了進來,免去了層層上報的繁瑣程序,每個突發事件都能得到相應部門主管的直接答復。工作人員表示,這也是倉山區防汛辦處理問題高效的主要原因。
是他們堅守崗位換來了市民出行的暢通無阻,是他們的快速反應得到了轄區居民的高度贊賞。
“沒有這些人,我們還困在房子里呢!”終于可以外出辦事的居民發自內心地為正在處理路面問題的工作人員點贊。
“鲇魚”已經漸行漸遠,倉山區防汛辦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和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并沒有結束,災后重建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依舊是他們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