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農歷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傳統民俗節日——拗九節。當天,春寒料峭,但大街小巷氤氳著拗九粥的甜香,飄送著溫暖與幸福。經過多年培育根植,拗九節活動內涵不斷豐富,已從當初一家一戶兒女的行動,演化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孝老愛親節。
今年的拗九節,福州依托這一獨特民俗節慶,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活動,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讓拗九節真正成為移風易俗、以文化人的新載體。榕城大地,一碗拗九粥正滿溢幸福感,在富有福州特色的節慶文化中惠及全民。
拗九節成文化節慶品牌
“你看孩子們又唱又跳的,表演得真好,我們老人家在家門口就有文藝節目看啦!”24日,鼓西街道慶城社區設立起了一個大紅舞臺,臺下拗九粥飄香,臺上文藝表演精彩,91歲的居民康大光一邊品嘗著慶城社區工作人員煮制的拗九粥,一邊觀賞福州十九中學生們帶來的文藝節目,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倉山城門的臚雷村,“拗九節”這天,村里的祠堂都會擺起近200桌“千叟宴”宴請全村老人,并請來評話、閩劇演員,為老人送上充滿濃濃蝦油味的本土戲曲。87歲的村民陳世健高興地說:“我從小就是戲迷,年輕時聽說哪里有閩劇,大老遠的也會跑去看。現在腿腳不方便了,沒想到拗九節在家門口就可以過戲癮啦!”
經過12年的培育,特別是近一年多來我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推進,“拗九節”已成為市民樂享免費文化大餐的文化節慶品牌,成為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的重要載體。
文化志愿者在行動
今年拗九節前夕,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組織了一批文化志愿服務者,走進福州社會福利院,為老人們帶來了一系列文化服務,獻上了孝親敬老拗九情。
“我來教叔叔阿姨們唱《親親茉莉花》《逢春》。”當日,文化志愿者楊剛話音剛落,即引來老人們的一陣歡呼聲。隨著鋼琴伴奏聲響起,老人們的歌聲旋即響起。徐法蘇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文化志愿者教唱歌曲,不僅讓我們學會了歌唱,而且給我們晚年生活帶來了很多歡樂,讓我們仿佛年輕了許多。”
市群眾藝術館負責人告訴記者:“拗九節已成為一個孝老愛親的節日,我們文化志愿者也不能落下,大家發揮藝術專長,為老人們提供文化服務,表達我們的一份心意。”
昨日,鼓樓區婦聯等也組織了一批巾幗文化志愿者到開元社區,為社區老人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
為城鄉群眾提供豐盛文化大餐
過年看戲,是年俗之一。拗九節這天,正月還沒過完。因此,拗九前后,常有富有本土地域特色的閩劇、評話等在城鄉輪番上演。
如何讓文化大餐活色生香?我市文化部門積極推進本土文藝創作生產演出。據介紹,近5年來我市新創劇目(節目)300多個,演出6000多場,其中90個劇目(節目)在省級以上藝術賽事中獲獎,31個劇目(節目)在全國獲獎。采取政府采購方式在全市組織低票價公益演出,近3年財政加大投入,每年下基層、下農村開展文化活動在1000場以上,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402場次/年,大大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
市創建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市將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東部標準為依據,依托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資源優勢,持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做優做強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較大影響力的文化節慶活動,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包括拗九節在內的“福州品牌”。同時,還將堅持共建共享,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推進拗九節等一批文化惠民活動向縱深開展,讓群眾從文化服務中得到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