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的鶴林生態公園(暫名)。
群山抱翠,碧水繞城,綠蔭蔽日,鳥語花香……年底前,我市力爭建成12個生態公園為百姓再添“生態福利”。這些生態公園建設將以生態理念為核心,堅持“惠民、便民、利民”,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功能更豐富的公共休閑空間。昨日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目前,五城區生態公園選址已經確定,規劃設計方案正進一步細化完善。每座公園分別注入了不同的“基因”,建成后,將如“五朵金花”一般綻放在五城區內。
山水林城盡相融
鱗次櫛比的高樓間,一個滿是生態元素的綠軸正漸漸延伸,修整一新的園路越鋪越長、綠意盎然的樹木在此扎根,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充滿生機活力。這是正不斷蛻變升級的晉安鶴林片區。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鶴林生態公園(暫名)建設現場,市城鄉建總該項目相關負責人林慶貴正忙前忙后。
“現在鶴林路至塔頭路段約8.9公頃的公園建設已全面鋪開。”在林慶貴的帶領下,記者看到,公園的土方開挖正加快進行,700多株樹木在此“安家”,園路鋪設完成1.8公里;考慮到市民的停車需要,2處停車場也建設完畢。按目前進度,鶴林路至塔頭路段的公園建設預計年底完成,剩余塔頭路至化工路段7.7公頃的公園視征遷進度全速推進。
“生態和海綿兩大元素,是這座公園的最大特色,園內自然植被和水體資源還會進一步優化,讓游客充分享受清新舒適的生態環境。”晉安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鶴林生態公園將有濱水核心區、濕地植物科普區、親子游樂區、時尚觀演區等特色節點,園內點綴的休閑廣場、風箏草坡、生態駁岸、步道小徑等,更是將悠閑“進行到底”。“未來,這座公園會和已建牛崗山公園(暫名)及擬建晉安湖公園(暫名)串聯,讓市民在這個城市中央綠軸中時刻感受生態魅力”。
而鼓樓區在規劃建設大腹山生態公園(暫名)時,也把依山傍水的區位優勢充分融入,公園將連通大腹山、五鳳山、科蹄山,在整合3座山體生態資源的同時,打造能“看山看水看城”的山地生態休閑公園,也能為五鳳村、保福村、義井村及軟件園內的居民增添一處休閑鍛煉的好去處。鼓樓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公園將完成22.5公頃建設,同時依山水、生態特色打造多處節點,給市民帶來移步換景的美好體驗。
暢行無阻顯通達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馬尾區天馬山,這里綠樹成蔭,植被豐富。雖是炎炎夏日,但身處山中,卻感受到一絲清涼。站在山上極目遠眺,美麗江景一覽無遺。即將開建的馬尾生態公園,便選址于此。
馬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天馬山將以“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山地健身、船政文化和休閑娛樂”為主題,將建成集“生態交融、登高攬勝、運動健身、休閑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城市山地公園。今年年底前計劃建成26.49公頃。
據了解,天馬山生態公園(暫名)將提升登山道周邊景觀設施,同時建設天橋,將東江濱公園與天馬山生態公園連通,為更多游客提供便利。“生態公園東側為居民聚集區,有羅建村、上岐村、新馬村等,我們計劃通過清理和綜合整治,打通并形成特色的民俗登山道街區。”該負責人表示。
據悉,天馬山上的垃圾轉運站、渣石堆放場的搬遷整治也正同步推進,即將改造為天馬山景區的入口一景。公園東入口區也將改造為具有馬尾生態、船政特色的公園入口形象。公園建設還融入智慧城市理念,讓家門口的公園既美麗又“聰明”。
無窮魅力展新顏
在光明港南岸,紅色的瀝青跑道和藍色的塑膠跑道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不少市民或行走其上、或奔跑其間,一片活力景象。河岸旁的榕樹郁郁蔥蔥,綠地芳草茵茵,步道內種植的多株大型苗木為市民送去陰涼。這里是去年已建成開放的全長1.5公里的光明港南岸休閑步道一期。今年,在原有步道及公園的基礎上,臺江區正規劃建設更具特色的光明港南岸生態公園(暫名)。
據臺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西起六一路,東至五孔閘,全長6.5公里,占地25公頃。“將依托光明港濱水兩岸特色的地理位置,在原光明港休閑步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串聯提升園區內龍舟、閩俗文化節點,增加親水性與趣味性,展現我們的水城文化特色”。除了親水,這座公園還將突出體育和森林特色,配套多功能體育設施,同時種植具有榕城特色的榕樹、茉莉花等鄉土植物,營造一個個濱水榕蔭綠堤,讓公園變成一座天然的綠色生態氧吧。
位于倉山區的高蓋山生態公園(暫名)同樣獨具特色。這里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妙峰寺、青龍池(天池)及照天君祖廟、桃花溪、千年古泉仙人井、仙人湖等滿是悠悠古韻的古跡遺址,可讓行走其間的游客體會生態與歷史的交融之美。公園將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53公頃年底前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