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潤立傳授中醫知識。
福州晚報訊 7月21日,“壺山林氏中醫小小非遺傳承人”第三期公益夏令營在南江濱大道的三盛濱江國際落幕。
本月初,本報聯合倉山區文化體育局、壺山林氏中醫內科共同主辦了這個公益夏令營活動,由于首期活動后反響熱烈,臨時增辦兩期,讓更多家長和福晚小記者感受“神奇的中醫”。倉山區文化館、倉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創意蕓臺書舍承辦了這一系列夏令營活動。
三個小物件傳承祖訓家風
在第三期夏令營的最后一堂課上,現場展示了在壺山林氏中醫具有傳家特色的三件小物件。雖然物件小,承載的卻是壺山林氏中醫近300年始終傳承的“盡杺”“精蕪”的祖訓家風,而介紹這些小物件的主講人也不一般,他便是壺山林氏中醫的第九代掌門人林潤立。
當一張邊長為37.8厘米正方形毛邊牛皮藥紙出現在課堂時,引發大伙的好奇。林潤立說,藥紙用于打包中藥,但最早的尺寸并非如今天這般,使用過程也存在不便。壺山林氏中醫在長期的實踐中,最終發現邊長為37.8厘米的正方形藥紙,能夠很好地打包各類劑量的中藥。“37.8厘米的長度,在魯班尺里有紅字‘六合’的寓意,這也寄托著希望病患盡早藥到病除。”
藥紙有故事,一把小銅秤也不簡單。當林潤立拿著壺山林氏中醫一把家傳數代的象牙小銅秤介紹時,福晚小記者們頓時都興奮地跑上前去圍觀。據介紹,小銅秤的計量刻度暗含著“十六星”的傳統文化,即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余下的三星則是“福祿壽”,這就時刻提醒抓藥的藥工,要按照醫者的處方箋,精準抓藥保證藥效。“藥工在抓藥時要秉持公正之心,嚴于律己,不能缺兩少錢,否則自己的福祿壽也會受到影響。”林潤立說。
最后一件出場的是一尊黑色鑄鐵小藥杵,當林潤立告知眾人藥杵在壺山林氏中醫已使用128年時,福晚小記者們都為其使用年限驚訝不已。中醫世家掌門
對話孩子
“壺山林氏中醫小小非遺傳承人”公益夏令營連辦3期,總共有15名孩子獲評為“小小非遺傳承人”。在7月21日的最后一期課堂上,此前兩期的“小小非遺傳承人”代表,也被邀請到了現場,一同分享在夏令營的學習心得。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壺山林氏中醫的老師們,教會我如何識別中藥,也讓我了解了很多古代名醫和醫學知識。”首期夏令營營員陳詩妍小朋友說。
在孩子們分享心得時,林潤立也在一旁認真聽著。不管工作多忙,每期夏令營林潤立都會現身,和孩子們對話。聽完孩子們分享心得,在問答交流環節,面對孩子及家長拋出的各類中醫問題,林潤立總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回答。
壺山林氏中醫內科有著近300年的傳承歷史,是唯一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中醫內科項目,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林潤立這位出生中醫世家的年輕掌門人自覺任重道遠,他正大力踐行并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在信息化時代的傳承復興。通過開展壺山林氏中醫傳承公益課堂,培養孩子形成全面、嚴謹、辨證的中醫思維,更好傳承中醫藥文化,這正是林潤立眼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