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記者在高師傅的指導下制茶。
毛茶明前寶,茉莉三伏好。盛夏八月,有著茉莉花之都美譽的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又進入了旺季。昨日,福州日報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來到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人高愈端師傅的制茶坊,體驗竹編焙籠、炭火烘焙等傳統制茶工藝,感受悠久的茉莉花茶文化。
拜訪制茶大師探秘傳統工藝
“哇,好香啊!”昨日,位于倉山區倉山鎮湖邊村的一座老房子里,遠遠傳來一縷縷茉莉花的清香,小記者們踏入房內,迎面撲來的除了花香,還有一陣陣熱浪。“這么熱的天,怎么不開空調呢?”小記者好奇地問。高師傅擦了擦小記者額頭上的汗水,笑著解釋,“制茶過程中對溫度有極高的要求,空調會影響茉莉花茶的窨制,只要出現一點差錯,前面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
高師傅指著墻壁上一幅《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的手稿,向小記者們介紹,他出生在福州茉莉花茶發源地之一的湖邊村,他父親高朝泉也是一名茉莉花茶制作藝人,這幅手稿就是他父親總結并一一記錄下來的。為了留住傳統的“福州味”茉莉花茶,30多年來,高師傅堅持按照這套老工藝制茶。
茉莉花茶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高師傅一邊帶著小記者們參觀制茶工坊,一邊簡單介紹鮮花處理、茶花分離、炭焙烘干、續窨、提花等制作工序。“你們看到的僅僅是窨制一次茉莉花茶的過程,如果要做出十一窨茉莉花茶,就需要再用手工一遍遍地窨制,一遍遍地炭焙。”高師傅說,每道大工序中還包含著許多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時間、溫度控制,繁瑣至極,因此手工制茶的成敗全靠制茶人的手、鼻子以及經驗。
化身制茶學徒體驗傳統魅力
一番參觀之后,終于到了小記者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在茶花分離環節,高師傅親自指導每一名小記者的操作,并囑咐各項要領。現場,小記者們手拿大竹篩左右搖擺,看著茶葉紛紛掉落,只余下被吸收了香氣的茉莉花,大家驚呼了起來:“原來我也可以做茶葉!”高師傅也豎起大拇指夸贊道:“小記者們篩得很干凈,可以說入門了!”
“烘焙作業對茉莉花茶的品質影響很大,誰想來試試?”在炭焙房內,高師傅端出一盆散發著清香的茉莉花茶葉,倒在大竹簍里,準備放到炭火上烘焙。高師傅說,烘焙時,工人需要連續幾小時守在炭火旁,扇風控制火候,隨著炭火慢慢升溫,茶葉的水分也被漸漸蒸發。等茶葉炒好后,小記者們跟著高師傅挨個上前用手背試探茶葉的溫度和濕度,小記者翁進宇還主動請纓,和高師傅一起把大竹簍抱到了炭火上。高師傅一邊擦汗一邊說:“制作福州茉莉花茶,最佳時間在三伏天,每天在這么炎熱的環境下燒炭,那是多么累的事情!所以要做成一件事情,一定得克服困難。”
“小小茶葉里包含著這么多的門道和秘密,它教會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堅持和鉆研!我愛茉莉花茶,我愛福州傳統文化!”活動結束后,小記者們紛紛在本子上寫下了今天的活動感受,他們說,這一天的體驗,將永遠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