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向英雄墻獻花。
校園中的陳景潤雕像
福州晚報訊 “緬先烈之靈冢,托今世之哀思。素花一枚,清香三拄,頓首哀思……”近日,師大附中校團委組織高一新生在校內英雄墻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祭文誦讀完畢后,兩名同學向刻有英烈生平的英雄墻進獻了鮮花。“這是我們學校利用校本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之一。”師大附中老校長馮瑋告訴記者。
當天的祭奠英烈儀式結束后,高一新生瞻仰了英雄墻,聽馮校長講述了英雄墻的來歷。
據馮校長介紹,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師大附中眾多學子及校友,為抗擊外來侵略、推翻封建統治、建立和保衛新中國,毅然投身愛國革命斗爭,其中數十位校友壯烈犧牲。“為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愛國精神,特建了這個紀念碑,命名為‘英雄墻’,并按照英烈們犧牲時間先后順序刻上了他們姓名和生平事跡。”
馮校長告訴記者,這面英雄墻始建于2001年,在一棟教學樓前,后來因教學樓加高,英雄墻于去年選址重建。重建后的英雄墻占地更大,共刻有黃乃模、林恒等46名英烈的生平簡介。這些英烈犧牲時都很年輕,最小的僅有19歲。
“除了英雄墻,附中校園內還有很多雕塑都很有意義。”在馮校長的帶領下記者看到,在校園內的教學樓前、大樹下,不僅有校友林森、侯德榜、陳景潤的雕像,還有命名為“求索”的雕塑,刻有國際學科競賽獲獎者名單。馮校長告訴記者,英雄墻、校友雕像等,都是附中重要的教育資源,而且,附中特別注重開發利用好這種校本德育資源,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三年高中學習生活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