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峰公園今日對外開放。
福州晚報訊 18天前,晉安區秀峰路的山姆小鎮前還是一片空曠的工地;通過項目攻堅,18天后,它變身為一個主打榕樹特色的公園,并于今天對外開放。秀峰公園是我市首個建成的串珠公園。
秀峰公園今天開放建設工期僅18天
“月初還像是一個荒廢很久的工地,現在竟然變成了一個這么漂亮的公園,建設效率真高。”小區居民陳先生說。昨日15時,記者來到山姆小鎮,小區門口的公園綠地已接近完成,工人正在公園各個角落做著收尾工作。
步入公園,2米多寬的園路縱橫相接,頭頂是大樹,腳下是林蔭道,腳邊則是綠地,下午的熱浪在這被削弱了不少。
據了解,公園從開工到開放僅用時18天。“速度快,得益于晉安區交地較快,同時全體園林人日夜攻堅建設。”項目負責人陳猛介紹,這座串珠公園名字叫做秀峰公園,面積約9000平方米,以山姆小鎮入口為界,公園被分為左右兩塊。園內設置了欄架和亭子供市民休憩,配套有公廁,未來或將配套燈光、音樂廣播、監控等設施。
“串珠公園的特點表現為,它是市民身邊的公園,居民想逛公園時,下樓即可入園,而不需要專門到西湖、花海公園這些大公園。”市園林局綠化處副處長王永強表示,串珠公園建設與水系治理同步進行,在四城區內河沿線打造一批親民、惠民、利民的身邊公園,選址上突出因地制宜,按照“線”(沿河綠道、步道)不斷、“珠”(公園)能大則大能多則多的原則進行建設。項目建設中突出生態自然,強化文化特色,注重功能復合,滿足群眾需求。
運用海綿技術建下沉式綠地
記者注意到,園內的大樹以榕樹為主,有大葉榕、菩提榕、紅榕。“其中菩提榕最多,有111棵,紅榕14棵,樹齡都是二三十年。”陳猛介紹,紅榕有樹冠龐大、容易移植、生長速度快、耐修剪等特點。
此外,在秀峰公園建設中,不少樹種原地保留,比如緊鄰路面人行道的巨尾桉,以及10多棵棕櫚科植物。
“串珠公園建設以種大樹為主,布置一些能長成大樹的、樹下有空間的開花樹種。同時,適當點綴開花植物、色彩植物、香化植物,提升綠化空間品位,形成有綠色、有色彩、有品位的綠色生態廊道。”王永強說,“串珠公園建設都是力求骨干樹種搭配當家‘花旦’,秀峰公園主打榕樹特色,開花植物輔以紫薇。”
記者注意到不僅園路運用了透水磚,而且公園內鋪設有多處下凹式草坪,落差超過20厘米。“這是運用海綿技術,實現‘滲、滯、蓄、凈、用、排’六大作用。”陳猛說,綠地下都鋪設有管道,在積水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通過排水管流走。
本月還將開放27個串珠公園
據了解,除了秀峰公園,本月將有27個串珠公園建成開放,其中鼓樓5個,臺江3個,倉山10個,晉安9個。年底前,我市還將再建設提升串珠公園48個,形成“線不斷、珠成鏈”的連續的內河串珠公園景觀。
明年5月1日前,再建設提升串珠公園92個,形成綠道(步道)相互交織、大小公園均衡分布的內河串珠公園綠地網絡和公共空間網絡。
全部168個串珠公園將覆蓋203.8公里的內河水道,建設面積達到3800畝。
□相關鏈接:
串珠公園有三種模式
全市168個串珠公園遵循生態型、社區型及文化型3種模式建設。
生態型公園:在北部、東部片區,以環城山體綠地為基底,通過種樹植草、生態密林,建設生態型公園,通過內河沿線綠色廊道將自然生態引入城市。
社區型公園:在中心城區,以拓展整合公共空間為重點,通過造蔭惠民,打造社區型公園,滿足群眾休閑健身需求,成為群眾交流活動的共享區域。
文化型公園:在南臺片區,以自然融合鄉風民俗為重點,深入挖掘嚴復等名人故事和民俗傳統,融合文化特色,強化科普教育,建造文化型公園,讓市民近身感受內河沿岸的榕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