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打撈倉山內河里的生活垃圾(資料圖)。
福州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吹響了“沖鋒號”,根據《福州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百日沖刺總體工作方案》,今年底,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將實現江北城區內河“五縱四橫”水多水動目標,明年1月31日前,城區將建成42個沿河串珠公園沿河景觀,完成7段連續完整的沿河景觀。
聯排聯調:
江北城區內河
年底實現水多水動目標
治理目標:實施把水引進來、把水留下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四大措施”。今年底前,43項城區水系聯調聯排百日沖刺項目,計劃完成投資約8550萬元。建成內河分流泵站6座,建成閘泵一體化動力推流泵站4座,建成內河分流水閘20座,建成水位控制水閘2座,新增投用外江調水泵站4座。動建城區水系綜合調度中心,開展日常內河水質監測建檔工作。
江北城區:今年底,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將實現江北城區內河“五縱四橫”水多水動目標。鼓臺區域30條內河率先實現水多水動目標(即“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水位較現狀提高0.6米以上,平均水深達到1.2米以上。新店區域廈坊路以南內河(解放溪下游、新店溪下游、馬沙溪下游)平均水深不小于1.2米。實現納潮330萬立方米/天,沿江泵站調水從270萬立方米/天降低到150萬立方米/天,內河中的客水(客水是指本地區以外的來水)置換周期為3天。
南臺島城區:全面完善河網水系,打通金港河、浦上河、臺嶼河3條倉山金山片區斷頭河;解決陽岐河、躍進河、龍津河的斷點,實現倉山中部烏龍江至閩江的全線貫通。2018年底,運用閩江自然潮汐規律,開展城區內河納潮引水,逐年減少沿江泵站調水,逐步實現“納潮引水為主,沿江泵站調水為輔”的自然生態補水模式。
2018年6月底,南臺島橫江渡、陽岐河、紅旗浦、臺嶼河、躍進河、洋洽河等主干內河實現水多水動目標。2018年12月底,金山片區河道景觀水位平均提升0.5米以上;龍津陽岐流域和義序片區河道景觀水深穩定保持在1.2米以上。
把水引進來:11月底前,完成“一閘一策”納潮運行規則的制定,并開始納潮運行;12月底前,南臺島新增投用浦下、陽岐、義序、飛鳳等4座沿江調水泵站。
把水留下來:11月底前,通過聯排聯調,利用現有沿江水閘,實現內河水位控制,留住內河客水;12月底前,完成鰲峰、東風等2座防洪水閘技改的施工圖設計。
讓水多起來:11月底建成文藻河、新西河、屏東河、樹兜河等內河分流水閘20座,建成紅星河、文藻河等內河分流泵站6座,建成梅峰河2座堰閘。通過內河區間水量分流調配和堰閘壅水,合理分配內河水量,抬高內河水位。12月底前,完成《城區晴天低洼倒灌風險圖》的編制。
讓水動起來:12月底前,完成江北城區內河監測體系的建設,通過采取群閘調度對內河水位進行控制,讓引進來的水在內河中通過水位差自然流動;12月底前,建成茶亭河、東西河、陸莊河、光明港二支河等4座一體化泵閘,實現內河水體動力推流。
沿岸景觀:
明年1月31日前建成42個串珠公園沿河景觀
治理目標:內河沿岸景觀建設百日沖刺,主要是密切對接城區水系黑臭治理、沿河截污等工程,配套建設步道、綠化、路燈等沿河景觀工程,計劃2018年1月31日前,建成42個串珠公園沿河景觀,完成7段連續完整的沿河景觀。
42個串珠公園項目:安泰河、銅盤河等內河沿岸建設省直單位民房地塊串珠公園、軟件大道停車場地塊串珠公園等42個串珠公園(詳見右表)。
7段沿河景觀項目:臺嶼河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浦上河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連通河兩岸沿線景觀、林浦河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楊廷溪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琴亭河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牛浦河兩岸沿線(示范段)景觀。
預計今年10月30日,完成上述串珠公園、7段沿河景觀項目的交地工作;完成42個沿河景觀的設計方案。11月10日,完成7段連續完整沿河景觀的設計方案。2018年1月31日,42個串珠公園沿河景觀及7段沿河景觀全部完成。
42個串珠公園一覽表
維琦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