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迎接在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傳承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7月15日,由倉山區教育局主辦,福州市麥頂小學承辦,福州市倉山區倉前街道文化站、倉山區煙臺山管委會、倉山區萬春社區協辦的非遺“閩劇文化”進煙臺山活動正式舉行。當天,麥小閩劇社團走進萬春社區,在煙臺山下擁有400年歷史的羅宅古厝內,為居民獻上了一場豐富的戲劇文化盛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指示,讓各類歷史文化遺產在倉山這片樂土上“活”起來。作為倉山區非物質傳承基地校、福建閩師專閩劇培訓基地校,麥頂小學主動承擔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重任,和福建省藝術學校閩劇班合作,建設多個非遺傳承學生社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對傳承項目的推介和傳播。閩劇社團,正是倉山區麥頂小學最具特色的非遺傳承社團之一。
上午9點30分,戲臺下坐得滿滿當當,既有老戲友,也有新觀眾,在大家的期待下,首先亮相的是麥小閩劇社團的陳紹虔等同學,他們為大家帶來的精彩閩劇作品《林則徐充軍》,作品講述了林則徐因禁煙充軍伊利,途經黃河目睹哀鴻遍野的慘狀和貪官污吏的惡略行徑,決定留下督修黃河的故事。這部作品曾在“小小水仙花”第三屆福建省中小學生(少兒)戲劇展演中榮獲節目獎小學甲組一等獎。陳紹虔同學憑借林則徐這個角色,在第24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中榮膺全國“小梅花”稱號。
伴隨著扣人心弦的音樂,陳紹虔等同學款步登場。“頃刻間千秋事業,方寸地萬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麥小閩劇社團的這幾位小戲骨們在方寸舞臺上的精彩演繹,將林則徐這位為國家的興盛和富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形象詮釋得淋漓盡致,讓在場嘉賓和萬春居民們近距離體驗到優秀戲劇文化的魅力,演出現場掌聲不斷。在場的觀眾們紛紛表示:“沒想到這么精彩的戲能在家門口演出。”
接下來是一部十分輕松詼諧的閩劇《貽順哥燭蒂》,講述了三十八歲的馬貽順與助人為樂、愛管閑事兒的道士嬸兒在托媒與說媒中,敞開心懷,各抒己見的故事。這部作品曾在“小小水仙花”第三屆福建省中小學生(少兒)戲劇展演中,獲得了節目獎小學甲組二等獎。飾演道士嫂的盧小苒同學獲得表演獎小學甲組二等獎,飾演貽順哥的張譯天同學獲得表演獎小學甲組三等獎。
不需要華麗的布景,跌宕的情景,油鹽醬醋,家長里短的生活瑣碎,在兩位小演員的演繹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逗得大家時而莞爾,時而捧腹。
最后進入精彩熱烈的互動環節。福州藝術學校的林特老師和張林娜老師面向所有觀眾,現場進行成人戲曲教學。站在戲臺現場教學的老師用“蝦油味”福州話來和大家講課,一下拉近了大家的距離,老師介紹了行當特點、行腔咬字、表演身段等方面的技巧,極具藝術感染力,現場觀眾也熱情參與,只為學到戲曲的一招二式。
看到老師們的表演,麥頂小學閩劇社團的6位小老師也按捺不住,登臺大展身手,現場教授小朋友們如何表演閩劇。他們的一轉一閃,一顧一盼,功架穩健,姿態優美,展示他們優良的基本功,讓人不由得喝彩。
在這次“我的中國夢,活動進萬家”中,稚嫩的小麥苗登上古老的舞臺,在戲劇編織的故事里,歌唱著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表達他們對美的夢想和追求。精彩的表演不僅讓大家領略到了我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魅力,更喚起了我們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自信!
(來源:倉山區麥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