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峰會召開在即,福州市首個數字化特色精品社區——金山街道中天社區,喜迎各路專家的檢閱。社區引進的服務機器人“笨小寶”、安防機器人“笨小邏”、垃圾分類機器人“笨小類”等備受歡迎。
7月21日,第五屆峰會數字應用場景暨“加強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主題論壇在福州倉山區金山街道中天社區舉行,這是本屆數字峰會的第一場分論壇。來自民政部、清華大學、加拿大工程院等專家學者嘉賓匯聚一堂,圍繞利用大數據平臺、機器人、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等技術做好社區便民建設,整合數據資源、讓居民生活更便捷等方面進行探討交流,并實地觀摩了中天社區數字應用場景。為何此次峰會的一場主題論壇會放在福州一個社區舉辦?
福州倉山區金山街道中天社區智能平臺
據了解,去年以來,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通過建設網格化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及“問需金山”和“您呼我應”平臺,打破縱向、橫向信息“條塊分割”壁壘,促進多維度的信息聯動與資源整合,化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由多頭管理向綜合治理轉變,做到“一張網格服務、一支隊伍執法”,大大提升了金山街道市域社會治理的運轉效率、形成“管理+服務”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幸福指數。
福州中天社區書記介紹智慧社區數字應運用場景
金山街道編織的“一張網”,提升了社區治理新模式。今年,金山街道中天社區通過品質提升改造,成為福州市首個具有數字化特色的精品社區。新打造的中天社區智慧平臺運用福州移動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將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網格治理等應用場景進行整合,通過“一張圖”對社區人、事、物、環境等進行全面有效的治理,形成對社區民生、疫情防控、核酸檢測等綜合可視化管理和指揮調度。平臺還結合門禁感知、視頻AI、梯聯網、物聯感知等智能設備,實現社區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滾動式排查,做到問題隱患提前預警、統籌協調、快速處置。
福州中天社區“智慧社區運用場景”智能健身魔鏡
身處大數據時代,中天社區智慧平臺打開了更廣闊的社區治理空間。有效整合各項信息,強化各級協同聯動,簡化群眾辦事程序,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最大化實現社區服務“零距離”、社會管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全響應”。
福州中天社區的安防巡邏機器人“笨小邏”
中天社區還和福州移動、漢特云合作,引入服務機器人“笨小寶”、消殺機器人“笨小新”、安防巡邏機器人“笨小邏”、物流快遞機器人“笨小遞”、垃圾分類機器人“笨小類”等機器人,高效的服務深受居民歡迎。此外,居民在“微”平臺上動動手指,即可搞定社區辦事、享受商品配送到家等服務。
福州中天社區的垃圾分類機器人“笨小類”
據悉,中天社區的智慧平臺,將人管與技管相結合,通過開設公眾號、5G新技術、綜合網格治理平臺等手段,使社區管理數據動態實時更新,實現為社區賦能、為社工減負、為群眾服務的基層治理目標。
“社區的數字化應用涉及方方面面,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生活在這里,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廖美嬌表示。
福州中天社區的物流快遞機器人“笨小遞”
如何讓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更接地氣?中共福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金山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大偉表示,金山街道面積13平方公里,有99個小區,近30萬人口。轄區人口密度大,基層工作人員少,事情多,工作強度大。為了提高基層治理能力,街道通過黨建引領、數字賦能,助推治理能力提升。一是科學劃分網格,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做到需求在網格搜集、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將基層“治”理變為基層“智”理。二是建立街道和社區指揮中心,將轄區內公共區域監控探頭統一納入指揮中心,做到社情民意“早發現、早化解、早回復”。三是充分用好線上便民服務平臺,打造“問需金山”服務群眾公眾號和“您呼我應”問題線上反映渠道,解決群眾問題更便捷、更高效。通過一系列智慧化手段,讓基層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讓居民生活更和諧。
近年來,倉山區全面融入“數字福建”“數字福州”建設,把發展智能產業作為主攻方向,通過持續完善頂層設計、積極拓展產業載體、精準招商落地項目、配套智能生態中心、打造智能應用場景五步走行動,打造智能應用先行區、智能產業集聚區。截至目前,已構建以橘園洲智能產業園、安騰科創產業園和互聯網小鎮、AI小鎮、北斗小鎮、科創小鎮為代表的“兩園四鎮”產業發展格局,擁有智能產業企業700多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0億元,占GDP總量48.53%,位居全市前列。
新聞鏈接:福州中天社區的數字化路徑
中天社區成立于2011年2月,位于福州倉山區金山街道西部,面積約0.424萬平方公里,現有居民5001戶,常住人口12000多人。社區黨委創新“數字河流”工作法,以“黨領導數字社區建設”為引領,構建一個數字+政務服務、物業服務、自治服務、綜治服務、調解服務于一體的多維治理平臺,打造一套以資源共享、數字融合、“政、社、企”共建共治共享的體系,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好地賦予社區治理,推動社區治理“一網統管”、便民服務“一網通辦”,實現社區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數字社區建設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來源:央廣網 記者童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