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聞網12月11日訊(記者 邱陵)自“百日攻堅”行動以來,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精心組織力量,多措并舉,忠誠履職,全力為“百日攻堅”行動保駕護航,為“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建設刻下了生動鮮活的注腳。
保障房征遷背后的故事
“再過幾天,這個老廠子終于要拆嘍,以后這片土地就會蓋起嶄新的保障房,老百姓也將告別垃圾成山、臭氣熏天的歷史啦。”12月10日,年過六旬的老翁站在福州華益食品廠門口,面露喜色。
老翁是福州華益食品廠的老員工,該廠始創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是福州一家老牌中外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冷凍食品,比如包點、水餃、芋泥、火鍋料等,現在依然在許多老福州人的腦海中留存著印記。進入新世紀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中,老廠逐漸顯得力不從心,還因資金問題陷入債務糾紛,最終頹然停產,并被倉山區人民法院查封。
據老翁介紹,2013年,他被廠里負責人臨時聘用回來,負責門衛工作,至今已近4年。“廠區所在的李厝山路,大約5年前拆遷了一處半山腰上的居民生活區,此后就有許多車輛不分晝夜來倒垃圾,經常是一卡車一卡車地來,給人感覺是住在垃圾處理場里。”老翁告訴記者,如今政府決定在這里建設保障房,老廠也被劃入征地紅線范圍了。
記者上前推開“嘎吱嘎吱”作響的鐵門,走進廠區,只見遍地枯黃落葉無人清掃,斑駁的高墻雜草叢生,職工宿舍樓頂的瓦片被臺風掀翻,有三處向下塌陷,搖搖欲墜,幾名工人正在冷凍庫門口搬運生銹的鐵質設備,廠區一派蕭條破敗景象,隔壁的怡園食品廠內,有臺鉤機正在展開拆除作業,倒下的磚墻騰起一股股黃煙,隨風飛散。
廢棄老廠即將華麗變身優質保障房,好!但是,由于此前債務尚未清償,法院封條還貼在廠區三棟建筑的門上,而福州華益食品廠已無財產可供執行,征收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遲遲無法突破,百姓何時能圓安居夢,妥善解決債務糾紛,成為擺在征收單位和法院干警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這是福州為之奮斗的發展目標。建設百姓富的新福州,就是要致力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隨著“百日攻堅”號角吹響,李厝山新苑保障性住房南B地塊補征地項目被提上議事日程。今年10月18日,倉山區統建房屋征收有限公司向倉山區人民法院發函,請求解封廠房,出具相關補償標準,并配合處理貨幣補償款的支付事宜。不久,倉山區人民法院經多方協調、核查,第一時間予以復函,同意動遷方案,這樁棘手問題終于迎來解決的曙光。
這是倉山法院發揚“敢于擔當、敢于攻堅、敢于爭先”的倉山精神,全力提速增效,助力百日攻堅行動的縮影。
11月11日,倉山法院召開百日攻堅征遷專題法律講座,針對攻堅出現的各類涉法問題,行政庭庭長孫志高深入淺出地答疑釋法,內容包含(征遷類)非訴執行案件審查、行政應訴工作涉及的程序、難點、案例等,提高征遷干部對法律法規理解、文書制作運用能力,培育“程序、證據、履職、執法、廉潔”五大法治意識,順利推動“百日攻堅”取得新成效。
同時,在涉遷糾紛案件審理中,倉山法院還建立多元化解機制和聯動反饋機制,聯合轄區各街鎮、拆遷辦、綜治辦研討政策執行和矛盾預防思路,提出針對性司法建議,掌握糾紛動態信息,通過逐戶走訪、換位談心,做征遷群眾的“貼心人”,將事后被動處理轉變為事前主動化解,真正做到以情征遷、和諧征遷。
溫情破解執行難困局
今年10月12日,來自河南鄭州的蔡先生緊緊握住倉山法院執行局法官施瀟宇的手,連聲感謝:“要不是您的幫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時間撥回今年4月18日。那天,蔡先生在網購平臺上看中一輛司法拍賣的車輛,起拍價為10萬元,經過數輪加價,他最終以11.9萬元的價格買下心儀的越野車。
等他滿心歡喜地從鄭州趕到福州,準備在車管所辦理過戶手續的時候,他傻眼了:這部車輛有42分的違章和3050元的罰款未處理,按照車管所有關規定,車輛無法過戶,即便他有法院出具的裁定書也沒轍。
多番理論未果,因為請假時間有限,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在國企上班的蔡先生只能先回去,再作打算。“就這樣,為了過戶手續,他從鄭州到福州,來來回回5趟,還沒有解決。”據施瀟宇法官介紹,最后一次是今年國慶后,已經精疲力盡的蔡先生無奈地找到倉山法院執行局,得知情況后,施瀟宇法官放下手頭工作,親自帶上相關文書,陪同蔡先生先后來到市車管所、市交警支隊和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說明情況,最終事情得到妥善解決,車輛也順利過戶。
事情解決后,蔡先生打來電話說,一定要請法官們吃一頓便飯,以表謝意,施瀟宇法官以“加班”為由,禮貌地推辭了宴請。
“針對這類特殊情形,我們也專門做了一份調研報告,希望車輛管理部門能夠對參與司法拍賣成交的車輛差異化對待,促進執行工作的順利開展。”倉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黃長水說。
無獨有偶。在冰冷強硬的執行工作背后,傾注的是倉山法院主打溫情牌的柔性執法理念,得到執行雙方的一致肯定。
今年10月31日,五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高齡老人在救護車和醫護人員的護送下,安全抵達新的養老院。此前,他們居住的萬春托老院因拖欠租金被法院強制騰空。
據經辦法官曹蒸介紹,這些老人多數腿腳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由于價格低廉,家屬不愿搬離,導致強制執行工作困難重重,干警前往托老院開展工作多次受阻。
“老人家如果因此居無定所,我們也于心不忍,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執行,才能得人心、暖人心。”曹蒸說,在倉山區政府牽頭協調下,執行局得到區公安分局、民政局、市容局、衛計局、倉前街道、臨江街道等單位大力協助,用程序正義來保障依法執行,歷時3年的執行難案件劃上圓滿句號。
執行力度不斷加大的背后,是執行法官干警無悔、辛勤的付出。“為打贏清積的硬仗,執行局全體人員自我加壓,每周二、四晚上加班,周六全天加班,通過延長時間來破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并將司法警察納入執行團隊,重大案件增派警力全程參與保障,初顯成效。”黃長水稱。
據黃長水介紹,今年以來倉山法院開展強制騰房專項執行行動,按照“多調、慎拆、重穩”思路,騰空涉案房屋32處,涉案房產處置變現金額逾1.2億元;創新方式,引入“互聯網+”優勢,突破地域、受眾限制,完成拍賣152次,標的數85件,成交62件,溢價率18.95%,成交總金額13140.91萬元,司法網拍成功率同比提高35.57%。
同時,在強化業務學習上,該院執行局也十分善于利用新媒體。比如,每次局務會均討論近期執行難案件,互相交流新出臺的執行法律法規和上級法院的執行動態,會后通過執行局微信平臺各抒己見,不斷探索執行工作新方法,提高執行工作水平。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截至12月10日,倉山法院清理執行積案5811件,執行結案3376件,同比上升54.3%;拘留37人次,拘傳76人次,發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2042人次。
作為全國第二批司法改革試點,倉山法院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為契機,凝心聚力、深挖潛力、攻堅克難,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在《福州法院快訊》上,福州中院院長胡志偉批示稱:“倉山法院執行工作經驗值得各縣區法院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