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道清淤清障、打通斷頭河、建設調水泵站、排查整治重點污染源……
昨日,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正式吹響百日沖刺的號角。為確保春節前水系治理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在百日沖刺總體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我市專門制定了五個專項方案,圍繞內澇治理、黑臭治理、聯排聯調、污染源排查整治及沿岸景觀建設五大核心“版塊”對癥下藥,力求施策精準、有效。
五個專項方案都有哪些亮點?包含哪些項目?將產生什么效果?本報記者為您——解讀。
琴亭湖擴容工程。
內澇治理:多點推進消澇水
●晉安河清淤、清障工程
每逢大雨局部必澇,曾是困擾福州多年的一大“城市病”。自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拉開大幕,晉安河擴河快排項目即刻上馬,目前已基本完成“三清一改一拓”(清淤、清障、清拋石、改造生態駁岸、拓寬河道);井店湖、義井溪湖、澗田湖、溫泉公園湖、琴亭湖及洋下海綿公園等已建成,新增庫容87萬立方米;城區47個易澇點整治已完成40個。今年汛期,江北城區排澇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內河通則內澇緩。在接下來的百日沖刺中,內澇治理將做好6件事:
一是高水高排,即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2018年春節前完成主隧洞開挖1.2公里,施工支洞開挖1公里。
二是擴河快排,主要是晉安河清淤、清障工程。11月底前完成晉安河沿線景觀恢復工作;2017年底完成晉安河全線6.7公里及琴亭湖口至東浦路橋500米清淤。
三是分流暢排,包括桂后浦溪分流工程及晉安河口直排閩江通道工程。其中,桂后浦溪分流工程2018年底前完成隧洞貫通。晉安河口直排閩江通道工程將在2017年底前進場施工。
四是泵站抽排,主要是彬德排澇站改造。該工程將在2017年底前進場施工,并于2018年底前完成排澇站改造。
五是蓄滯并舉。年底前將建成斗頂雨洪公園;2018年6月底前,完成琴亭湖西側擴容,開挖晉安湖,建成八一雨洪公園;2018年底前,建成斗門公交場站地下蓄水池。
六是水土保持,主要為晉安區水土保持項目,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造林任務。
大型機械在晉安河清淤。
黑臭治理:“內外兼修”提水質
●43條黑臭水體全面進場施工
工人在鼓樓文藻河截污清淤。
治理黑臭激戰正酣。截至目前,城區43條黑臭水體已全面進場施工,完成清淤任務近50%,其中24條河道已開展截污管結構性施工。經過連月奮戰,四城區內河沿岸6米空地的拆遷工作基本完成,為黑臭水體治理進一步掃清“障礙”,騰出空間。
百日沖刺階段,黑臭水體治理主要做好5件事:
一是沿河截污。年底前,力爭完成五城區43條黑臭水體沿河截污管埋設,完成1500公里地下管網清疏排查。
二是內河清淤。11月底前完成五城區黑臭水體清淤70萬立方米,削減內源污染,增加行泄斷面。
三是水系連通。11月30日前打通南臺島陽岐河、躍進河、龍津河、浦上河、臺嶼河等5條斷頭河,確保南臺島河網水系通暢,轉送清潔水源。
四是活水提質。結合聯排聯調工作的推進,充分利用既有水源及潮汐等自然水動力,年底前新建28處調度泵閘,配套少量曝氣增氧等輔助設施,內、外循環相結合提高城市水動力。
五是應急處置。年底前新建應急水質處理設備28臺,針對截不住、送不走的沿河污染源進行預處理后排河,削減入河污染,改善水體質量。
污染源治理:排查整治“兩手抓”
●剩余420個重點污染源整治已加快推進
工人對排水管網進行清理排查。
作為水體黑臭的“元兇”之一,“揪出”內河污染源是我市水系治理的又一核心工作。目前,我市已完成1192個重點污染源整治項目,剩余420個重點污染源整治已納入城區水系PPP治理項目包加快推進。
記者了解到,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為確保今年底基本消除城區43條黑臭水體,結合城區內河水系污染源專項治理,我市制定了城區黑臭水體重點污染源排查整治百日沖刺工作方案。至年底前,污染源治理要做好排查和治理2件事:
污染源排查將分別在11月20日前、11月25日前、11月30日前,完成23條、11條、9條內河重點污染源排查。
污染源治理要在2018年1月10日前,完成五城區內大排檔、公廁、垃圾堆放點、違法建筑排污集中整治;2018年1月15日前,完成餐飲、工業、醫療、汽車洗滌等4類重點污染源整治;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等2類重點污染源整治。
與排查整治相配合,我市還將針對城區43條黑臭水體沿線的六類重點污染源,組織多部門的聯合執法,在2018年1月31日前,每兩周1次的聯合執法檢查。
此外,我市還將建立污染源長效管理機制,涉及餐飲業隔油池長效管理、居民小區化糞池清掏管理及對在內河沿岸污染源名單中已安裝流量計、在線監控設備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在線監管。
聯排聯調:水要引、留、多、動、清
●實現內河“五縱四橫”水多水動的目標
五四排澇站工作人員實時監控排澇情況。
今年3月,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正式成立,讓城區治水從“九龍治水”變為“統一作戰”。圍繞水多水動和排水防澇科學調度,對城區160多個湖、庫、閘、站、河等水系各要素進行統一指揮、統籌調度。半年多來,中心已開始發揮城區水系管理調度“指揮棒”作用,聯排聯調初顯成效。
據市建委副主任張麒蟄介紹,根據百日沖刺專項方案,城區水系聯排聯調正圍繞“把水引進來、把水留下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讓水清起來”的總目標邁開大步。2017年底,江北城區在消除黑臭的基礎上,實現內河“五縱四橫”(五縱:白馬河、瓊東河、晉安河、鳳坂河、浦東河;四橫:五四河、安泰河、東西河、光明港)水多水動的目標。
按百日沖刺的階段性目標,水系聯排聯調將通過沿江調水、改造外閘、分流調配、生態修復等17條措施,做好核心5件事:
第一是把水引進來。年底前,南臺島新增浦下、陽岐、義序、飛鳳等4座沿江調水泵站以及洋里4期中水回補管道。
第二是把水留下來。11月底前,通過聯排聯調,利用現有沿江水閘,實現內河水位控制,留住內河客水。12月底前,完成鰲峰、東風等2座防洪水閘技改的施工圖設計。
第三是讓水多起來。年底前建成7座內河分流泵站、2座水位控制水閘、20座內河分流水閘。通過內河區間水量分流調配和堰閘壅水,合理分配內河水量。
第四是讓水動起來。年底前建成3座閘泵一體化動力推流泵站。2018年6月底前建成1座閘泵一體化動力推流泵站.
第五是健全管理機制。年底前,動建城區水系綜合調度中心,開展內河水質監測與建檔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完成城區水系綜合調度中心建設,實現江北城區沿江閘站社會化服務購買。
沿岸景觀:串珠公園連成線
●完成安泰河等42個串珠公園建設
流花溪沿線,新公園串聯成線,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選擇;金港河邊,萬達廣場段串珠公園清新整潔。國慶節前,我市共建成開放串珠公園28個,愈發清澈的內河配上綠岸美景,提升中的內河沿岸景觀與加速治理的內河相輔相成。
水在城中走,人逐水而居。按照內河沿岸景觀建設百日沖刺工作方案的要求,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加快建設城區內河沿線整體景觀,打造獨具福州特色的內河生態人居環境。
方案提出,我市將在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安泰河、陽岐河、三捷河、飛鳳河、新店溪等42個串珠公園及臺嶼河、浦上河、連通河、林浦河、牛浦河、楊廷溪、琴亭河等7段沿河景觀建設,并對市民開放。
井店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