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在大腹山步道快樂地奔跑。
飛鳳山奧體公園風景優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過去的一年,福州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眼實現生態高顏值,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開展“綠化福州”行動,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扎實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榮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城市綠色發展優秀案例、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山水共融的綠色之城綻放出新的魅力。
保衛藍天碧水凈土
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日益增長,環境已成為衡量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指標之一。福州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努力把生態這個福州最大的競爭優勢持續保持下去。
去年,《福州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更加堅定穩重。
天更藍——去年6月,生態環境部將空氣質量排名范圍從74個擴大至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此基礎上,福州空氣質量排名依然保持前列,去年位居全國第八、省會城市第三。一方面,我市著力提高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防控能力,新增移動走航監測、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及VOCs大氣環境監測,并在空氣質量拉響警報時,啟動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臭氧污染應對辦法。另一方面,我市加強對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的日常管理,85家企業已實施“一企一策”,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面完成。
城更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7.06%,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免檢”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后,我市持續大興植樹造林、多建公園綠地。去年2月10日,全市12個縣(市)區的12個生態公園集中開園,總面積超過500公頃,毫不吝嗇地釋放著生態福利。在國際森林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專刊《森林和可持續城市——世界各地鼓舞人心的故事》,福州“包下”封面、封底。專刊認為,福州城“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這座城市與森林為友”。
水更清——閩江、敖江、龍江干流水質達標率100%,I-III類以上水質比例90%。值得肯定的是,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成效更明顯。在前年底摘掉“黑臭帽”的基礎上,城區內河在去年進行永久截污管、串珠公園、濱河綠道建設。依托創新的“卷地毯”攻堅掃尾模式,一條條內河展露新顏,一條條濱水廊道四季皆景。全省首創的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對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實現統一調度,盤活了水系。
生產生活綠色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也能帶來金山銀山。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從山區到沿海,從舊城到新城,福州用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生態和經濟同行、發展與保護并進。
閩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樟溪四周重巒疊嶂,永泰歐樂堡極地海洋世界如同涵養在其中的一汪藍海。這座全球最大的室內海洋館去年10月1日開業,國慶七天長假接待游客6.8萬人次。這是永泰立足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例子。永泰的綠水青山,還吸引了投資30億元的全省首個森林康養項目、投資25億元的中南高科智能制造園等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要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還得有“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羅源縣接連叫停水產養殖業、石材這兩大支柱產業,積極謀劃廢棄石粉(渣)綜合利用、光伏農業、農產品生產等新興產業和替代升級項目。當前,羅源加快建設福州沿海藍色經濟軸北翼發展區,一個集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于一體的羅源灣千億海港圖景越發清晰。
福州還充分發揮節能降耗是“第一能源”作用,不斷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長樂東湖之畔,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初步形成大數據、云計算和VR產業鏈雛形;馬尾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新大陸、慧翰微電子、上潤等104家企業形成了集信息感知、傳輸、處理、應用于一體的物聯網產業鏈;福清核電已有4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建成啟用,總用地面積500畝的華潤閩清大湖仙風電場已經動建,福清馬頭山風電場等電場也在加緊建設。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等產業風生水起,成為福州綠色轉型的生動注解。
綠色生態意識也浸潤于日常,真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福州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充電樁、加氣站等設施建設,至去年底,完成新增3000套充電樁建設,全市2011年~ 2013年購入的傳統燃油城市公交車更新為新能源公交車。
創新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是中央賦予福建、福州的重大歷史使命。福州堅決打好“生態牌”、算好“生態賬”,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著力破解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
去年,福州市推進環保機構垂直管理改革,重新組建了生態環境局,完成省里統一部署的2016年~2018年6個方面、24項重點改革任務及工作任務,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奠定了基礎,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了綠色動能。
讓生態文明建設舉措落到實處,生態責任成為政績考核的必考題。去年,福州正式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制度,審查范圍包括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管轄范圍內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的數量質量變化情況。
為了摸清生態“家底”,我市以連江為試點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其價值實現機制研究項目,全面客觀掌握了連江的自然資源資產現狀,不僅為領導干部離任(任中)審計工作帶來極大便利,也為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提供了數據支撐。
我市創新流域生態系統綜合管理新機制,將閩江口流域(福州段)的山水林田湖草整體納入生態保護修復,制定了全省首部“專屬”控制性詳細規劃,有望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
點滴變化記錄著著一年來福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綠色福利不斷釋放,創新舉措不斷推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魅力。
福州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天更藍——我市著力提高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防控能力,加強對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的日常管理,去年空氣質量位居全國第八、省會城市第三。
城更綠——我市持續大興植樹造林、多建公園綠地,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7.06%,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
水更清——閩江、敖江、龍江干流水質達標率100%,I-III類以上水質比例90%,城區內河展新顏,濱水廊道四季皆景。
吳世耀/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