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煊禧春節就可以搬進位于大井佳園的新房了。記者池遠 攝
傳承延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間推動舊改的工作思路、經驗做法,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指示,近年來,福州全速推進連片舊屋區改造“三年計劃、兩年安排”,力爭明年前完成五城區106個連片舊屋區改造,合計2300多萬平方米,涉及群眾約9.3萬戶。
一片片宜居家園,在有福之州加速崛起,幸福之城人民生活節節高。
舊改托起安居夢
“走進新房,心都亮了!”這段時間,年近七旬的鼓樓區湖前村居民高煊禧每天都在為裝修而奔波,但一點也不覺得累,春節他就可以搬進位于大井佳園的新房了。
“湖前村經歷了3個階段,原先是木屋,然后換成磚混房,如今改為框架樓,日子越過越有滋味。”高煊禧告訴記者,大井佳園的“前身”是一片老舊房屋,雨季總要內澇,緊挨廠房噪聲大。舊改后,他的新房南北通透、寬敞明亮,“安裝了電梯,出門再也沒有爬樓梯的煩惱了”。
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組織推動成片舊屋區改造,實施了“安居工程”“廣廈工程”“造福工程”。此后,歷屆市委、市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先后完成蒼霞、上渡、王莊、奧體周邊等舊屋區改造,托起40萬群眾的安居夢。
2017年11月,新一輪連片舊屋區改造在福州啟動。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一把手掛帥的福州市城區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在項目計劃、經營運作、政策安置、用地報批、規劃統籌等方面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各項工作。僅去年我市就實施54個改造項目,占地15268畝,征收舊房1146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改”的是百姓居住水平,“變”的是城市功能品質。“此次舊改通過統一規劃、成片征收、整體開發、規模建設,力求達到規劃一片、建設一片、見效一片的效果。”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城市水系治理、交通治堵及重要景觀區域整治等工程,舊改融入“城市雙修”理念,并結合文物保護,在老城更新的同時留住“鄉愁”。
創新方法促征遷
拆舊才能立新,征遷是舊改面臨的難題之一。去年,晉安區舊改任務中不乏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大塊頭”。面對項目多、任務繁瑣的難題,該區創新使用“成建制”異地攻堅模式,從舊改任務較輕的街鎮抽調精兵強將,支援任務較重的街鎮。泉頭農場片區改造項目開始時,象園街道幾十名干部被抽調支援該項目,成立了晉安區第一支“異地攻堅隊”。
涉遷戶薛依姆年近百歲,要是把所有征遷手續跑下來,身體會吃不消。“異地攻堅隊”上門服務,她足不出戶就辦好了征遷手續。為高齡老人解決住房過渡難題、給困難戶提供志愿搬家服務、幫涉遷群眾調解家庭糾紛……一件件小事,讓征遷一線充滿溫情。泉頭農場片區改造啟動征收不到1個月,簽約率就達92.7%。
倉山區的連片舊屋區改造任務占全市城區的逾四成,每個征遷項目都由一名區領導負責、一個指揮部包實施、一個現場工作組跟進度,形成了指揮部總牽頭,工作組、征遷實施單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四位一體”的征收組織體系。由于歷史違建較多、規劃復雜、工期短、大型機械無法進場,白湖亭河征遷難度較大。但在“四位一體”征收組織體系的推進下,不到40天就完成簽約。
“為提高審核放款效率,我們還實施了項目‘邊簽、邊審、邊放款、邊拆除’的‘四邊’工作法,審核放款流程從一周縮短至2天、整體拆除周期從3個月以上縮短至3周,征遷效率大幅提升。”倉山區相關負責人說。
城市發展添動力
拆出新空間,換來新發展。為了讓中心城區騰出的土地更好地用于城市功能改善,我市出臺政策,引導和鼓勵舊改項目被征收人選擇貨幣補償。新政在臺江南公園片區舊屋區改造項目中應用,首日簽約數就突破250戶。“這次貨幣補償的政策很好,大伙都滿意。”涉遷戶林碧花告訴記者,自家是連空調都裝不了的木屋,家人都希望通過貨幣補償,購買環境好的現房,改善生活條件。
為了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還創新安置方式,讓群眾安居宜居。
按照工作計劃,去年我市要推出安置型商品房項目39個,建設安置型商品房住宅5萬套約450萬平方米。當年4月23日,我市首個安置型商品房項目——“世茂五四理想城”動建,預計明年6月交房。“項目不僅區位優勢突出、周邊交通便利,在景觀功能、智能社區、配套設施方面也強于過去的安置房。”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安置型商品房用地實行公開出讓,引入社會資本,按商品房運作模式開發建設安置房,定向銷售給被征收人。”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安置型商品房的推行,既提升了安置房的品質,又增加了財政收入,為后續滾動推進舊改提供了資金保障。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隨著老舊不堪的舊屋轟然倒下,一個個配套齊全的嶄新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骨架”在舒展、“顏值”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福州舊改的藍圖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掃描二維碼,一圖看懂福州如何推進連片舊屋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