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大會新增的視察活動太有意義了!”“第一次來到流花溪,真美!”“為內河整治立法,要給許許多多辛苦付出的人一個大大的贊!”……7日,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組織全體市人大代表視察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情況,審議《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草案)》。代表們熱情履職,積極參與大會立法,我市在內河管理實踐中創造的成功經驗有望上升到法制層面,依法治理城市內河將步入新階段。
代表們為內河整治點贊。
我為美麗內河點贊
黑臭水體治理——水清了
【治理成效】
臺嶼河原為斷頭河,河道淤塞,污水橫流,水體黑臭,沿河環境臟亂。整治后的臺嶼河河道貫通,傍河而建的臺嶼河公園蜿蜒流轉,綠樹成蔭。曾經的流花溪也是垃圾成片,渣土山將河道填埋。如今流花溪一改黑臭面貌,新增步道9000米,綠化17萬平方米,打造了四大主題景觀。這兩條內河是我市黑臭水體治理的縮影。2018年底,全市所有河道沿河截污系統基本建成投用,生態環境部聯合住建部判定我市已完成國務院下達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福州還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代表點贊】
“這次大會新增的視察活動很接地氣,讓我們對內河整治有了直觀的感受,在審議發言時能更加切中要害,言之有物。”在臺嶼河公園,福清團代表何媚認真聆聽講解,不時拿出手機記錄下眼前的美好。“美麗的內河正在為福州百姓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幸福感,這次視察知道了治理背后的艱辛,感觸很深。”
“河道褪去黑臭,換上碧波,流花溪真是美不勝收!”閩清團代表林巧清一路視察,一路感嘆。她說,如果不是看到治理前后的對比圖,很難想象如今楊柳依依、河水清清、白鷺翱翔的美麗公園,從前竟然是個“臭水溝”。“今天我拍了好多照片,以后再來這里,一定要好好逛逛。”
生態綜合整治——岸綠了
【治理成效】
晉安河是福州最長的河道,生態恢復、景觀提升改造整體工程于2018年9月完成,該河從北往南貫穿鼓樓、晉安、臺江,全長6.75公里,河面全線寬約30米。西湖左海綜合治理也是內河生態系統治理的典范,如今5座古韻廊亭將周邊綠化和左海西湖連為一體,美顏后驚艷亮相的梅峰河也與西湖左海景觀完美融合。而“網紅”公園晉安公園作為城市雙修、海綿城市的示范,由渣土山改建而成,公園中的內河均按自然河流設計,實現岸上岸下一體化。作為內河治理的新理念,生態系統治理在保證水清之外,同步建設綠地、慢行交通系統等,一個個美麗公園應運而生。
【代表點贊】
“我家原來就在晉安河邊,以前因為污水直排,河里淤泥越積越多,都不愿出門散步。沒想到現在變化這么大,水清了岸也綠了,青青的柳樹、火紅的楓葉、繽紛的鮮花,就算今天是陰天,拍出來的照片還是那么美。”晉安團代表劉用輝說。
“我最欣賞王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那種意境,我覺得今天看到福州內河整治得這么好,也有了‘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心情非常好。”永泰團代表鄢秀慧感嘆道。看到處處綠樹繁花,鄢秀慧興致勃勃讓同行的代表幫她拍照,并發給朋友共享。
“我家雖然離晉安公園不近,但周末有時間我都會帶著家人來這里健身,順便欣賞花花草草和掠過水面的飛鳥,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臺江團代表陳長欽說。
水系科學調度——河暢了
【治理成效】
為整合管水權限,我市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由多家單位整合組建。該中心變“九龍治水”為“統一作戰”,提高了協調和調度效率,是城區水系管理調度的指揮中樞,對科學治水發揮著重要作用。
【代表點贊】
“城市內河管理立法的視察調研我參加了6次,實地查看了大慶河、光明港等多條內河,在征求意見中我提出的建議已被采納了。”臺江團代表王一帆說,對福州內河水系的管理不能僅依賴自然的潮汐漲退,要做到污水處理廠、雨污管網、河道一體化管理。“在聯排聯調中心的介紹中,我了解到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已被列入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對福州內河的長治久清有信心!”
“我看到聯排聯調中心的水系巡查隊、管網排查修復方隊等五六支專業隊伍精神抖擻,隨時待命,管道清淤機器人等應急排澇設備也很先進,現在無人機和AR系統也加入了巡河和護河,有這么強大的隊伍和高科技保障,加上地方性法規的規范,福州的內河水系管理調度一定能更加智慧,水患也會越來越少。”長樂團代表林閩英說。
代表視察流花溪。
整治后的流花溪。
代表們視察城區水系聯排聯調指揮中心。
臺嶼河公園。
我為內河管理建言
代表們建議加大普法宣傳,提倡科學管河,加強長效管理
7日下午,市人代會各代表團分組審議《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審議中創新性地采用視頻方式,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和解說,水清岸綠景美的內河風貌和聯排聯調中心、巡河隊等一一亮相,帶領代表們回顧了從2016年以來福州治水的每一步成就。
看著畫面上一幀幀的田園風光,倉山團代表劉木松感觸頗深。“我家旁邊是躍進河,從2007年開始有過幾次清淤整治,卻始終反反復復,原因就是岸上的污水沒有根治。”劉木松說,2016年這一輪內河整治啟動時,他還在想,這河到底什么時候能治好?“我在懷疑,身邊的村民也在懷疑。沒想到,經過截污清淤等系統治理,治了10多年的污水河,終于清了!”
“這次內河管理辦法的修訂,與時俱進,很有必要!”劉木松說,《草案》針對污染、侵占河道的禁止性行為制定了詳細的懲罰標準,但一些如隨手向內河丟棄垃圾等瞬間行為,很難當場發現,市民也非有意為之,甚至不知道已經觸犯法律。他建議,接下來應通過媒體宣傳、加大公示等渠道進行普法,通過市民互相提醒、監督,讓“禁止污染內河”像“禁止在公共場合吸煙”一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審議中,代表們一致認為,為福州城市內河管理立法十分必要,將河長制、名錄制度、聯排聯調機制等寫入《草案》是此次立法的亮點。代表們說,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規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希望這部法規通過實施后,市人大常委會依法開展有效監督,督促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認真全面貫徹執行法規。
相關鏈接:
去年,市委、市政府繼續開展水系綜合治理,堅持全面徹底、系統治理、生態海綿三大理念,謀劃了包括污染源控制、管網清疏修復、沿河截污建設等一系列治理項目,近遠期結合開展治理。截至2018年底,新增調蓄庫容520萬立方米,城區防洪排澇能力明顯增強;埋設永久截污管道227公里,修復改造排水管網1116公里,新建雨污水管網146公里,清除內河淤泥256萬立方米,打通斷頭河13條,成立城區水系巡查隊伍,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建成生態駁岸70公里、濱河綠道300公里、串珠公園168個;完成水系聯排聯調信息化平臺建設,水系智慧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內河治理久久為功,需要一部完善的法規來規范管理。此次對該法規進行修訂,并作為首部大會立法項目,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重要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市城市內河實現長效管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客觀需求。通過修訂法規,可以把我市內河治理工作中的新機制、新理念、新措施以法規形式固化,對提高城市內河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福州將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