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攜手暖夕陽,急難愁盼有人管。2025年8月7日上午,在省衛健委李紅副主任、市衛健委王振松主任等領導的見證下,"上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工作室"正式進駐福州市社會福利院。這場簡單而鄭重的揭牌儀式,為養老院老人們揭開了一道"醫養無憂"的新通道,是對老年人"急難愁盼"的精準回應,更是倉山區醫養協同守護晚年安康的生動開篇。

人到老年,最怕什么?怕突發不適時身邊沒醫生,怕慢性病反復卻懶得跑醫院,怕行動不便時連基礎檢查都成了"難題"。這些藏在日常里的"急難愁盼",恰恰是醫養結合要啃的"硬骨頭"。今年我區5家家庭醫生工作室的創建正是帶著解決問題的初心而來——以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家庭醫生團隊為紐帶,與養老機構深度聯動,一個覆蓋"預防、診療、照護"的"醫養協作圈"就此成型。
這個"圈"里,不僅有便捷醫療服務,更有暖到心的細節。家庭醫生團隊不只是看病,還會手把手教護工如何做康復訓練,給老人講膳食搭配的學問,甚至會留意老人們的情緒變化——畢竟,晚年健康從來不只是身體沒病,更要心里敞亮。我們要讓健康守護的觸角,真正延伸到老人生活的每個角落。從測量一次血壓的耐心,到解釋一份報告的細致,這些點滴小事,正是破解"愁盼"的關鍵。

“徐奶奶,您試試扭一扭腰,還疼得厲害嗎?” 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的活動室里,倉山區上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黨員陳榕彬副主任正俯身為81歲的徐法蘇老人檢查腰背情況。兩個月來,陳榕彬醫生堅持上門為徐奶奶治療,還指導徐奶奶進行溫和的腰部鍛煉。如今的徐奶奶腰背部的疼痛減輕了大半,能自如地彎腰、轉身了。這樣貼心的場景,正是家庭醫生工作室走進福州市社會福利院后日常服務的一個縮影。倉山區上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用中醫特色療法,精準施策,讓老人的痛苦得到了有效緩解。這不僅僅是醫療服務的延伸,更是對 “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的深刻踐行,讓老人們在晚年能夠少受病痛折磨,安享幸福生活。

醫養結合,從來不是簡單的"醫療+養老",而是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協同的“力”解群眾的“難”。上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這場揭牌,是一個起點:它讓家庭醫生從"坐診醫生"變成了"貼身健康管家",讓養老機構從"照護場所"升級為"健康共同體",更讓老人們真切感受到:晚年生活里的那些"急",有人快馬加鞭來應對;那些"難",有人并肩攜手去攻克;那些"愁",有人設身處地去化解;那些"盼",有人腳踏實地去實現。
夕陽無限好,黃昏亦溫暖。當家庭醫生的白大褂與養老機構的溫情照料相遇,當專業醫療的精準與養老服務的貼心相融,守護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健康,更是一個社會對"老有所依"的承諾。這場揭牌儀式落下的紅綢,其實是升起了一面"為老服務"的暖心旗幟——在解決"急難愁盼"的路上,醫養協同的力量,終將為每一位老人筑起最堅實的安康屏障,讓晚年時光,美得更安心、更舒心。
來源:倉山區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