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護人員在臺嶼河上巡查。
福州晚報訊 “把實體性法規提交市人代會審議,體現了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市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昨日下午,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分組審議《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草案)》時,市人大代表們表示,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在全面貫徹實施法規的同時,應加強保護內河的宣傳,使每一位福州市民都加入到愛河、護河的行列中來。
內河管理實行河長制
我市在城市內河治理過程中,創新了一系列內河管理機制,對優化我市城市內河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需要通過法規建立長效機制,提高城市內河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審議中,代表們對把河長制、聯排聯調機制等納入《辦法(草案)》給予充分肯定。
有的代表認為,城市內河管理實行河長制,并明確河長的管理職責,有利于統籌協調整合各方力量,更好地落實主體責任,更高效地解決內河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明確我市城市內河的管理名單和管理范圍,界定管理的邊界和層次,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名錄,突出管理重點,有利于擴大我市近年來內河治理成果;通過實行水系聯排聯調,聯合調度庫湖閘站,聯運排水引水,實施排水防澇、生態補水,有利于鞏固并提升城市內河生態環境。
內河治理有了新理念
近年來,為適應水系治理要求,我市在內河治理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理念,比如生態理念、系統治理理念、信息化理念、市場運作理念等。這些新理念的運用,使城市內河的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化提升了整個城市的居住環境。
生態理念:要求在編制專項規劃時,要滿足優化生態環境等需要。內河治理等工程建設應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等有關要求。城市內河的清淤,要及時控制和消除內源污染,修復城市內河生態環境;
系統治理理念:內河治理等工程建設除了滿足沿河駁岸退距、內河自然形態、水體流動等要求之外,還應同步建設綠地、慢行交通系統、照明等設施;
信息化理念:要求對城市內河有關設施狀況和基礎數據進行調查,建立和完善城市內河檔案,實行信息化管理;
市場運作理念: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內河的治理和管養。
“生態理念在治理內河中十分重要,建議生態理念的教育從娃娃抓起。只有每一位市民都有了愛河、護河的理念,我們的內河才能真正的‘長治久清’。”有代表提出。
內河管理實行新措施
在本輪城市內河治理過程中,實施了新的管理措施,對改善城市內河水體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城市內河生態環境逐漸得到修復,我市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20個示范城市之一。
有代表認為,整合市建設、水利、城管等涉水部門的管理職責,明確市城市內河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職責分工進行協管,能夠有效避免城市內河多頭管理;
改造內河沿岸景觀,要求城市內河管理范圍內的建(構)筑物,依不同情況分類整改或拆除,提升內河周邊環境,確保城市內河岸綠景美;
有的代表認為,為了保證內河水體“長治久清”,嚴禁設置排污口,規定除市政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口外,不得新建、改建、擴大排污口。若設置出水口、雨水排放口,要經過審批,并且編號建檔,實施監督管理,這些舉措都是有力有效的。
在審議中,代表們認為,法規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盡快出臺實施細則,加大對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法規真正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