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慶洲大橋跨江主橋成功合龍。本報記者 葉義斌攝
本報訊(記者 朱榕 通訊員 林欣愷 戴寧寧)15日,國內跨徑最大的變高度連續鋼桁結合梁橋道慶洲大橋取得關鍵性進展——跨江主橋成功合龍。作為福州市第一座公軌兩用大橋,道慶洲大橋將搭載地鐵6號線到濱海新城,以后開車到濱海新城最短僅需25分鐘,節省1小時車程。
昨日上午,在道慶洲大橋A1標段的主橋,由兩座主墩伸出的大跨度懸臂,就像兩個蹺蹺板,懸在馬杭洲航道上空。施工人員通過邊跨橋墩的千斤頂,對兩個“蹺蹺板”外側進行抬升,讓中間微微翹起的橋梁逐漸放平,實現在空中精準拼接。這個國內同類型最長的懸臂,單條長達138米,但動作卻如繡花般精細,放平后的各項誤差必須小于3毫米。放平后,合龍口處開始拼裝桿件并加固,在烏龍江上搭出跨徑276米的應力鋼桁結合梁。
據中交二航局道慶洲大橋A1標段項目部常務副總工林翔介紹,主橋鋼桁梁采用對稱雙懸臂拼裝工藝,合龍時需保證多點同步對接,長懸臂、大跨徑的設計使精度要求及難度系數較高,所以大橋采用蹺蹺板原理,以主墩為支點,升降邊墩來調整中跨鋼梁的位置。
“今天的合龍非常順利,這是全線控制性工程的控制性節點,我們趕在6月份提前完成合龍,規避了接下來的臺風期,為確保全線順利進展奠定了基礎。”林翔表示。
道慶洲大橋工程全長6.82公里,跨江橋長2.26公里,其中跨江橋梁采用公軌共建方式,橋梁上層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下層為福州地鐵6號線。跨江主橋為三跨連續鋼桁結合梁結構,主跨達276米,為目前國內同類型橋梁跨度第一,可以保障下方主航道的通航要求,橋型更為簡潔美觀。
大橋為公軌兩用橋,荷載高,全橋受力都靠兩座主墩。項目部在主墩上安裝了雙曲面減震支座,其單體承載力為國內第二,作為鋼桁梁的基礎。道慶洲大橋跨江主橋的順利合龍標志著A1標段主橋鋼結構施工全部完成,后續主橋將進行橋面板安裝。
道慶洲大橋位于三江口,連接主城區和濱海新城,項目建成后,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三江口片區開車到濱海新城,僅需25分鐘,比現在節省大約1小時車程。地鐵6號線建成后,從市區也可以坐地鐵直達濱海新城,對福州市打造協同發展新格局,加快新區新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