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qū)改造項目過年不停工。記者 池遠 攝
這個春節(jié),位于煙臺山歷史風貌區(qū)的倉前九里項目熱鬧非凡——中建四局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以下簡稱“福州分公司”)400多名來自天南海北的建設者選擇留崗,扎在項目建設一線搶抓工期,共享別樣“團圓飯”。
這當中,既有夯基壘臺的工人,也有協(xié)調統(tǒng)籌的管理人員,為煙臺山煥發(fā)新生機貢獻智慧與汗水。走在項目現(xiàn)場,記者看到的是建設者們精神飽滿、大干快上的勁頭,聽到的是他們滿懷決心與自豪感的話語:我在福州“干大事”!
“最大程度還原煙臺山舊時風貌”
郁郁蔥蔥的古木掩映,中西式歷史建筑交錯呈現(xiàn)……沿倉前路漫步,昔日經(jīng)歷風霜洗禮沉寂的歷史建筑群在修復提升中,初現(xiàn)煙臺山舊時“萬國建筑博物館”的風采。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qū)曾是福建省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7個國家曾在此設立領事館或代辦處,30余家洋行在此落成,形成福州早期的領事區(qū)、外貿基地,眾多留存至今的西式建筑與中式園林古厝蘊含著福州近現(xiàn)代史的縮影。
走進正在施工的倉前九里項目現(xiàn)場,只見每棟老建筑、每棵古木都掛上了身份標識,做好封鎖圍擋,鋼管鋪就的臨時施工通道小心翼翼地架在其間。
“縱覽煙臺山建筑群舊時地圖,可以看到最大的特點就是‘密’。”該項目生產經(jīng)理李德華介紹,項目紅線內有25處保護文物、19處歷史建筑,整體建筑高差達30米,樓棟間距不過4米。
在這樣的施工條件下,福州分公司建設者不僅全力再現(xiàn)舊時風貌,還致力于以原有建筑密度為肌理,“織補”新建筑空間,讓煙臺山走進現(xiàn)代生活。
“對古建筑,我們按修舊如舊原則,沿用傳統(tǒng)建材、傳統(tǒng)工藝;對新建筑,盡可能與古建筑統(tǒng)一建設風格,并以古建筑優(yōu)先設計施工。”該項目地塊三生產經(jīng)理藍濤介紹,施工中,曾有擋墻建設碰上福州市二級保護古樹,可能影響樹根,施工圖紙當即修改,繞道建設;新樓設計過于靠近一棟古建,可能影響房屋基礎,工人們24小時內搶工牢固古建基礎,并重新設計騰挪新樓。
“在開展空中塔吊作業(yè)時,做到每個工人熟悉所有施工細節(jié),確保不傷害老建筑分毫,最大程度還原煙臺山舊時風貌。”藍濤說。
“我們干勁足,家里人也很放心”
目前,倉前九里項目古建修復已進入尾聲,與古建風格相統(tǒng)一的商業(yè)文化街區(qū)正加速推進。
為搶抓工期,432名省內外員工決定堅守在項目上過年。來自四川達州的砼工班組長鄭禮國和班組里20多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弟兄就是其中一批。
“我們班組是倒水泥的,要見縫插針跟著施工進度走,水泥車來了一個電話就要到現(xiàn)場,隨時待命。”鄭禮國說,配合施工進度,班組往往夜間上工,晚的時候做到凌晨1點多。
“雖然累,但大家都不敢怠慢。”來榕已有30多年的鄭禮國在福州參與過不少建設項目。對他來說,這個項目不一般。“施工難度大,但意義也大,這回春節(jié)留下來趕工,大家都很積極。”鄭禮國說。
同樣就地過節(jié)的還有鋼筋班組的40多名工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四川、貴州。
“原本打算回家過年,但公司一提出‘就地過年’,好些工友一早就響應了。”來自四川大竹縣的班組長劉厚友說,工期緊張是一方面,春節(jié)期間公司各項周全的保障舉措也讓大家倍感暖心。“今天,公司安排我們一塊兒做年夜飯、吃年夜飯,春節(jié)期間施工也是吃住不愁,還有三倍工資拿。大家根據(jù)公司的安排,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這個項目上,我們干勁足,家里人也很放心!”
春節(jié)期間,不僅后勤保障到位,該公司還安排了游園、貼春聯(lián)、掛燈籠、貼窗花等活動,營造節(jié)慶氛圍,讓大家在項目上過個溫暖的春節(jié)。
“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建設項目”
倉前九里項目要趕在今年5月底前全面落架,時間緊,任務重。
為此,春節(jié)期間,該項目三個地塊均不停工,全速推進。地塊一所有建筑要全面落架,地塊二加快地下室施工,地塊三8棟樓正進行主體施工,力爭節(jié)內全部封頂。
“有了春節(jié)的全速推進,節(jié)后大批量工人就可以進場,同步開展外墻和室內施工,確保項目如期完成。”李德華說。
不僅大量一線工人留崗搶工期,不少管理人員也守在了項目一線:每天早上7時,舉行早會部署當天施工進度;每晚施工結束后,碰頭總結問題,安排第二天的施工人員與建材等,統(tǒng)籌各項工序,與工人共同推進現(xiàn)場作業(yè)。
“能夠參與到福州歷史文化建筑傳承保護中,大家都滿懷榮譽感和自豪感,力求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全面推進項目建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林瑞琪 謝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