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控區群眾物資專人點對點送到家門口;倉山區管控區等重點區域群眾看病,市應急醫院兜底;部門工作人員駐企蹲點解難題,企業生產快馬加鞭……在疫情殲滅戰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福州全面做好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力爭做到疫情防控與生產生活兩不誤。
工作人員給居民發放食品。(蓋山鎮供圖)
專人送貨上門 群眾物資有保障
上海青、瘦肉、蝦、豆腐……30日上午,家住倉山區蓋山鎮紅農社區的林老伯在樸樸APP上下了一單,沒過多久,他的物品就被專人送到了家門口。
這樣的購物方式,林老伯每隔兩三天就要來一次。3月17日,紅農社區被劃入封控區,老伯一家3個老人開始足不出戶的生活。“社區特地建了微信群,我們需要的生活用品、蔬菜水果等線上下單,只要在群里發個消息,專人很快送到家門口。”林老伯說,封控期間,還有愛心企業送來了水果、面包等慰問品,讓他們十分感動。
本土疫情發生以來,倉山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做好封控區、管控區群眾的各項生活服務保障,同時關注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要求,確保社會大局安定穩定。
“我們成立了物資保障專班,專門負責封控區、管控區群眾的生活保障工作,打通物資供應渠道,確保貨足價穩,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倉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鼓勵管控區居民線上平臺下單,保供企業配送員統一配送至小區(村)指定物資暫存點。封控區則由居民線上下單或工作人員、志愿者收集居民需求后,由鎮村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點對點配送到家。“工作人員、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天往返40多趟,及時將物資送到居民手中。”
截至目前,蓋山管控區已設置物資暫存點30多個,日均配送5573單,配送生活物資24.06噸;城門封控區日均調配6585份生活物資,共計18.65噸。
線下線上同頻共“診” 群眾就醫有保障
抽取生理鹽水,有節律地推動注射器活塞,沖刷導管壁;抽取肝素鹽水,對輸液港進行封管……近日,福州市應急醫院內,家住倉山區管控區的林女士完成了輸液港的沖管。
“感謝醫護人員,這個醫院‘開’到我們心坎上了。”林女士告訴記者,她正在做乳腺癌的相關治療,需要在體內放置輸液港,但輸液港較易發生堵塞,需要定期進行沖管。
“因為住在管控區,之前還特別擔心沖管時會找不到醫院。沒想到,社區了解情況后,立刻派車把我送到應急醫院。”沖完管后,林女士為社區和醫院點贊。
記者了解到,截至29日,市應急醫院共接診188名患者,兜底倉山區重點區域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我們還開通醫療熱線電話,重點區域群眾有任何就醫難題都可以通過熱線聯系我們。”市應急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多時候一天接到近80通熱線電話,實時保障群眾需求。
線下忙問診,“云上診間”也持續發力。連日來,孟超肝膽醫院互聯網醫院網絡診間也非常火熱,70多名醫護人員輪番“上陣”,專家看診,藥師配藥,健管師協調,配送員送藥……“最快的時候,上午網上看診,下午就能把藥送到患者手中。”孟超肝膽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繼續加強技術力量,搭建更高效的網絡“便捷橋”。
政企合力無縫對接 企業生產有保障
走進福州大學國家科技園區2號樓的福建佰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生產核酸采樣管和咽拭子采樣器。
本土疫情發生以來,核酸采樣管和咽拭子采樣器等醫療物資需求量大增。佰孟醫學公司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啟動應急預案,迅速集結隊伍,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調配中。
“集團公司百仕韋股份暫停所有三類醫療器械出口的訂單生產線,騰出3000平方米廠房,迅速組建了4條病毒滅活保存管生產線,24小時輪班生產。”佰孟醫學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一次性咽拭子采樣器模具設計加工、投產使用,“目前單日咽拭子、病毒滅活保存管產能均是近百萬支,咽拭子采樣器更是達到近千萬支。”
企業生產快馬加鞭,離不開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市工信局抽調了10名中青年黨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突擊隊,24小時待命,全力保障物資采購、生產運行、后勤協調等。
“工信部門專人駐企蹲點,在現場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幫助我們協調交通部門保障原材料運輸車輛順暢通行,讓我們能夠專心生產。”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他們將全力配合政府部門共同打贏疫情殲滅戰。
(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王玉萍 嚴鑫 顏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