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化倉山區文化體制改革,更好地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的宣傳和影響,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對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了解,6月11日,由倉山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倉山區旅游事業發展中心、城門鎮人民政府主辦,倉山區文化館、倉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倉山區傳統文化促進會、南站陽光天地承辦,倉山區融媒體中心、城門鎮綜合文化站協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于南站陽光天地購物中心舉行,活動現場節目安排亮點紛呈,讓非遺文化深入人心。
活動期間安排了倉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陳靖姑文化巡回展、非遺有獎知識問答、福州龍舟文化館——龍舟制作技藝展示,更有豐富多彩的特色攤位,讓參與者大飽眼福,樂享口福,有民天蝦油、隆福記小吃、糖畫制作、茉莉花茶(閩榕)、蓋山竹編、百餅園、海欣魚丸、懷安窯展覽等在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體驗者。
2022年鳴鶴拳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鳴鶴拳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拳勢激烈,既可強身健體,又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深受現場觀眾的喜愛。
不僅如此,現場還有喜娘帶來的福州話傳統表演也讓觀眾們眼前一亮,讓年輕一代的觀眾感受到了福州非遺的魅力。
為了讓更多青少年有機會參與到本次活動之中,了解和感受非遺文化之美,活動的現場,倉山區的少年兒童帶來一場“強國復興有我 獻禮二十大”——“童聲華服”非遺展演活動。
花團錦簇,百花盛開,為更好地傳承與弘揚倉山區省級非遺——花朝節傳統習俗,講好中國故事,本次活動精心組織開展福州地區“閩都花神”賽事活動,通過集體亮相,花神祭典展示、個人才藝展示、非遺文化展示等環節,選拔優秀選手,展現花朝節傳統習俗的非遺風采。
起源于福州倉山區的國家級非遺——陳靖姑信俗文化源遠流長,并影響到了海峽兩岸,是閩臺共同的優秀傳統文化。陳靖姑文化歌曲專場演出,以多首展現陳靖姑文化在倉山起源、發展、傳播、傳承的歌曲,帶來一整場非遺文化視聽盛宴。
倉山區省級非遺項目——高湖舞龍,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帶來精彩絕倫的表演。那搭橋舞8字、前后換把舞8字、龍戲珠、逆向360度跳龍,圓盤跳珠等數種龍體造形變化,無一不展現千年歷史的非遺文化,展示蓋山鎮高湖舞龍隊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當天上午,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福建主會場的活動上,我區的軟木畫、百餅園、郭宅竹編、閩榕茶業、薄胎醬釉器制作技藝、隆福記也在主會場上亮麗登場,構建全民關注的非遺保護立體化格局,打造人人參與的傳統文化盛會。
活動期間,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倉山區積極宣傳傳播非遺知識和項目保護成果,讓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了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實踐的濃厚氛圍。
文化遺產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此次活動,讓我們一起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創造新的輝煌。
(來源:倉山區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