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
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食品污染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
例: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業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
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配劑、介質以及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識。
例:偽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
Part 2· 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識
1、外出超市選購食品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不要直接用手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如需接觸可佩戴手套,接觸后及時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
2、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3、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于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4、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5、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6、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7、要做好家庭飲食衛生工作,對所有餐具等進行清洗、消毒。
8、做到不買無證攤販處的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等標簽不完整的食品;不到無證攤點、快餐店、小店購買食品或用餐。及時處理家中發霉變質、污穢不潔、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Part 3· 食品安全注意事項
①拿食品前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也要經常洗手。
②飯前便后要洗手。
③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
④避免蟲、鼠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多數微生物不會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動物和人身上常常可找到許多危險的微生物。手上、抹布、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攜帶這些微生物,稍經接觸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①生的肉、禽和海產食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
②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③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產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險的微生物,在準備和儲存食物時可能會污染其它食物。
①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食品。
②湯、煲等食物要煮開以確保達到70℃。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變清,而不能是淡紅色的。
③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適當烹調可殺死幾乎所有危險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調食物達到70℃的溫度可有助于確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別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餡、烤肉、大塊的肉和整只禽類。
①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
②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
③熟食在食用前應保持滾燙的溫度(60℃以上)。
④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
⑤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如果以室溫儲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把溫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止。有些危險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長。
Part 4 · 幼兒食品安全教育
常識一:白開水是兒童的最佳飲品。
常識二:過量吃冷飲有損健康。
常識三:易拉罐飲料對兒童有危害。
常識四:彩色汽水會影響體格發育。
常識五:膨化食品盡量少吃或不吃。
常識六:營養補品千萬不能隨意吃。
常識七:常吃果凍會阻礙營養吸收。
常識八:可樂、咖啡兒童不宜喝。
常識九:洋快餐營養單一不可多吃。
///
1、孩子大多愛吃零食,也喜歡將各種東西放入口中,因而容易引發食物中毒。
2、我們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購、儲藏、烹飪等方面的衛生關外,還必須教育孩子不吃腐爛的、有異味的食物。同時還要教育孩子做到不買無證攤販處的食品,不買無商標或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單位、無保質期等標簽不完整的食品;不到無證攤點、快餐店、小店購買食品或用餐。
3、孩子誤食有毒有害物質的情況更是多種多樣,如家里投放的樟腦丸、飲料瓶中的消毒藥水、食品干燥劑等等,都可能被孩子誤食。因此,在平時要教育幼兒不隨便撿食和飲用不明物質。
4、孩子服用的藥大多外觀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歡”;有的孩子甚至把藥品當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吃藥,一旦要服藥,一定要按醫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導下服用。
5、飲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孩子在進食熱湯或喝開水前必須先吹一吹,以免燙傷;吃魚時,要把魚刺挑干凈,以免魚刺卡在喉嚨里;進食時不嘻笑打鬧,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等。
“共創食安新發展,共享美好新生活”
(來源:新鄉市高新區振中街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