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共贏”
倉山深化“建強堡壘”專項行動,推動城中村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
入夏以來,倉山區林浦獅山村的千余平方米小廣場成為村民早晚休閑好去處。“這里干凈整潔,有花圃,還添加了健身器材,大家都愛來這里乘涼、聊天。”村民林基高興地說。
倉山區城門鎮紹岐村村民與村干部在八方議事亭討論村中事務。
小廣場所在地原來可不是這番模樣。因為土地涉及100多戶村民,大家意見較難統一,這里淪為“無人管”地帶。30多年來,各種垃圾在此堆成小山,臭味撲鼻,周邊村民要求提升村居環境的呼聲強烈。
變化出現在林浦片區中心村黨委成立后,結合開展“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一場針對垃圾山的綜合治理及時啟動。中心村下轄紹岐、福濂、濂江、獅山4個行政村,黨委委員們帶頭行動,一戶戶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發動村民參與其中。最終,干群齊心協力清走垃圾山,提升周邊環境,一個全新的小廣場出現在村民眼前。
不僅如此,設立在紹岐村和濂江村的中心村黨委“放心接待室”,每天都有村干部接待來訪村民,通過快捷化“現場議事協商”及時化解村民矛盾。中心村黨委每周還牽頭開展至少一次的“懇談會”,集中研究涉及跨村、跨區域事項和疑難信訪問題。
“林浦片區中心村黨委書記由鎮黨委組織委員擔任,4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為黨委委員,在中心村黨委領導下,4個村通過組織聯建、發展聯手、事務聯商、服務聯辦、鄉賢聯動、文化聯傳等‘六聯’機制,推動‘林浦一體化’發展治理更加有效。”城門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說,城門鎮黨委與林浦片區中心村黨委協同制定林浦片區產業發展規劃,謀劃推動了林浦記憶館等12個項目,推動發展模式從“分散布局”向“規模集約”轉變,實現“聯創聯增”,解鎖產業振興的“共富密碼”。
倉山區常住人口超118萬人,是福州人口最多的城區,共有101個城中村。近年來,倉山區立足城中村社會主體多元、利益關系復雜、治理問題多發等實際問題,以“建強堡壘”專項行動為抓手,大力推進“五強堡壘”創建,探索出以“中心村黨委”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治理”新模式,實現城中村現代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村級各項事務逐步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蝶變,一幅青山綠水、和諧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五強堡壘’即政治引領強、隊伍力量強、發展活力強、服務保障強、聯動共治強,是倉山區立足城中村治理實際提出的針對性舉措。中心村黨委的做法,倉山不是唯一,但是倉山把這項載體因地制宜運用到城中村治理中,是一種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長效治理的探索。”倉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承的原則,倉山已探索設立7個中心村黨委,推動32個村優勢互補、機制相融、發展相促。“在7個中心村黨委帶領下,目前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普遍在100萬元以上,整體發展勢頭良好。”
據介紹,今年年底前,倉山區將在101個城中村建立一批有黨建引領、有項目投入、有群眾參與、有特色經驗、有實際成效的黨建品牌,推動黨的組織建設和黨的工作全面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力爭在新一輪“達標創星”活動中,全區“三星級”以上村占比達99%,“五星級”以上村占比超40%,以基層組織建設提質檢驗“建強堡壘”專項行動成效。
(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倉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