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記者從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獲悉,經過一年多的對癥施治,倉山區朝陽片區污水管網修復工程已全面完工,17條道路的污水管網“重獲新生”。
污水管網修復現場。( 市排水公司供圖)
倉山區朝陽片區北至南江濱西大道、南至三高路、西至六一南路、東至連江南路,有污水管道約15.8公里(管徑0.3米~0.8米),片區內有朝陽路、海關巷、菖蒲街、菖蒲路、工農街、東窯街等17條道路。
“按照封堵降水、清疏、檢測等流程,加上管道潛望鏡與人工的密切配合,施工人員發現了錯口、脫節、破損、淤堵等諸多‘病癥’。”市排水公司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說,基于影像資料進行“望”后,在局部點位,他們還通過水質檢測的“聞”,來判別外水性質,加上了解管道運行情況的“問”,最終“切”出可行的修復方案。
據了解,朝陽片區道路來往車輛多,人流量大,道路建設標準不統一,且各處管道存在變形、斷裂、起伏、下陷等病害,想要系統升級,必須根據周圍環境和管道現狀,采取不同修復方案。
“在面對地下管線錯綜復雜、管線不明的情況時,人工開挖配合小型挖掘機的修復工藝就會‘上線’,找到病害管段后,再進行切除和換管作業。”該負責人說,作為一項傳統且成熟的修復技術,在東窯街等多處嚴重缺陷的管段,開挖修復效果明顯。
與“開膛破肚”的大動靜不同,非開挖、效率高、對交通影響比較小的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在振興巷、菖蒲街、朝陽路、港頭路、中墩路等路段的老舊管道修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對作業管道進行沖洗、清疏、抽水、封堵后,將修復材料送入管道內壁,再利用紫外光照射使其快速固化。”該負責人說,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減少了人力和物力投入,讓施工效率更高,短短幾天,就能完成原本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工程量,也最大程度減少對周邊交通的影響。
據介紹,一年來,施工人員完成清疏檢測4.97公里,管徑0.3米~0.5米污水管開挖換管863米,點狀修復61環,紫外光固化修復633米。“消滅”了雨污水混接、冒溢、污水高水位等問題后,原本頗多“病灶”的市政污水主干管恢復了健康與活力,區域內的污水將不會“偷跑”進雨水系統。
據市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朝陽片區管網修復工程是福州市污水管網完善提升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者施工內容包括擴容污水泵站、新建和修復污水干管等,建設范圍涵蓋中心城區,建設工期24個月,預計明年底全部完工。截至目前,朝陽路、首山路、高頂路、城門洲路、三江路等道路的污水管網工程已完工。
“我們將加緊推進該工程其余標段的建設,補齊城區排水設施短板,提高污水收集率及城區排水防澇能力,持續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該負責人說。
(來源:福州日報 記者 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