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是婦幼健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預防和減少兒童新發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戰略行動。為貫徹落實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行動計劃,提升機關干部對母嬰健康防護的認知與技能,3月7日上午,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婦幼保健院、倉山區衛生健康局、倉山區婦聯、倉山團區委、倉山區婦幼保健院、倉山區衛健系統工會聯合會、倉山區下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倉山區小茉莉青少年事務社工中心聯合在美墩苑開展“愛無界,防有方——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共筑健康未來”主題宣傳活動。
活動特邀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江艷潔開展《消除艾梅乙傳播 守護母嬰健康》專題講座。江醫師結合臨床案例,系統講解艾梅乙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及孕期檢測干預的重要性,強調通過科學手段可有效阻斷母嬰傳播,并解讀國家關懷政策,深化了參會人員對三病危害和防控責任的認知。參與者通過制作中藥香囊、手繪團扇等活動,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健康知識。
活動現場還設有義診環節,義診區提供艾梅乙免費咨詢及血壓、血糖檢測服務,醫務人員一對一解答疑問,普及孕期保健要點、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有效預防措施和早檢、干預的意義,以及倡導珍愛生命、反家庭暴力的正確家庭觀念。展區通過立架展板、宣傳折頁等載體,圖文并茂展示艾梅乙防治、出生缺陷預防等知識,并延伸宣傳垃圾分類、葉酸補充等健康內容。結合“3·8婦女節”,向女性發放健康禮包(含計生用品、宣傳手冊),倡導主動參與婚檢、孕檢及“兩癌”篩查。
活動累計接待咨詢160余人次,發放宣傳手冊、折頁、避孕藥具等宣傳用品180余份,通過本次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群眾對艾梅乙知識的認知水平,增強了自我防護意識和主動檢測意識,為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工作的良好氛圍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宣傳知識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是國家關愛婦女兒童的重要舉措,對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婦女兒童健康有著重大意義。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者易于感染各種疾病,并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高。
艾滋病病毒(HIV)在哪里呢?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和傷口滲出液等體液中。
艾滋病有哪些傳播途徑呢?
1、性接觸傳播:男女或男男之間無保護性的性行為可以傳播艾滋病,性伴侶越多,被感染的風險越大。
2、血液傳播:輸入未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的各種醫療器械及能夠刺破皮膚的工具等都可以傳染艾滋病。
3、母嬰傳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可以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時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怎樣預防艾滋病?
1、潔身自愛,拒絕不安全性行為。
2、正確使用安全套。
3、切勿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4、不要共用牙刷、剃須刀或其他針刺器械。
5、安全輸血。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可以生健康的寶寶嗎?
可以生健康的寶寶,但需要在孕早期盡早接受艾滋病檢測。如果發現感染艾滋病,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孕期規范的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治療、產科干預、嬰兒出生后及時規范治療和人工喂養,可有效地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危害很大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傳染性強,可引發多種器官損害,如果梅毒孕產婦沒有及時治療,傳染給胎兒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有哪些癥狀?
早期會在接觸部位出現紅色結節;隨后會出現全身對稱性紅色皮疹,多見于軀干、四肢等部位;感染兩年以上,可發生多個臟器的損害,嚴重者可致殘,甚至危及生命。先天梅毒患兒會出現皮膚黏膜、眼、骨和神經系統的損害。但隱性梅毒感染沒有任何癥狀和體征,需要盡早檢測,盡早預防母嬰傳播。
梅毒是如何傳播的?
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怎樣預防梅毒?
1、遵守性道德,保持單一的性伴侶。
2、正確使用避孕套。
3、拒絕毒品,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4、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進行梅毒檢測,一旦發現感染及時治療,是完全可以預防先天梅毒發生的。
梅毒孕產婦可以生健康的寶寶嗎?
可以。梅毒感染婦女懷孕后,盡早到醫院接受檢測和規范治療,并在治療后定期復查。嬰兒出生時接受規范的預防性治療,梅毒母嬰傳播是完全可以被阻斷的。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HBV是一種DNA病毒,抵抗力很強,能耐受60℃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煮沸10分鐘、65℃10小時或高壓蒸汽消毒可以滅活。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個月,-20℃中可保存15年。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型肝炎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粘膜進入人體血液、造成感染,主要傳播途徑:
①母嬰傳播;
②血液傳播;
③性傳播;
④消化道傳播。
如何預防乙肝母嬰傳播?
乙肝病毒感染產婦所生嬰兒應在出生24小時內同時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這是目前預防乙肝母嬰傳播最有效的途徑。疫苗接種全程需要接種3針:
①出生時,注射第一針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②1個月,注射第二針乙肝疫苗。
③6個月,注射第三針乙肝疫苗。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與母嬰喂養
使用配方奶粉喂養寶寶。
避免母乳喂養。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使用混合喂養 。
梅毒感染媽媽的喂養策略
遵守以下事項,可以母乳喂養。
孕期2療程治療,嬰兒接受預防性治療。
避免乳房及乳頭破潰。
乙肝感染媽媽的喂養策略
遵守以下事項,可以母乳喂養。
寶寶出生后盡早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喂奶前洗手,擦拭奶頭。
奶頭皸裂或嬰兒口腔潰瘍時,暫停母乳喂養。
孩子和媽媽的用品隔離。
嬰兒7-12月時檢測乙肝抗原抗體 。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
我國于2015年全面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力爭率先在兒童中實現“零艾滋”、消除兒童新發感染。
孕產婦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的最佳時期是什么時候?
孕產婦應該在懷孕前或孕早期就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檢測,以便于疾病的早診斷和早治療,預防母嬰傳播。
來源:福州市倉山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