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山區各鎮街各部門在一體推進“學查改”上做文章、下功夫,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服務群眾的“真本事”,確保學有質效、查有實效、改有成效,讓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區委社會工作部
學思踐悟礪初心 “三強三再”擔使命
“有了花圃,孩子們就可以親手養護花草,陪伴他們健康成長”培智學校的甘校長說道,“此前,因為沒有經費,也缺乏養花的經驗,花圃建設一拖再拖,多虧了區委社會工作部幫助,愛心企業捐助建了花圃、花卉協會捐種了花苗并幫助指導養護,特殊孩子們的微心愿才得以實現。”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區委社會工作部堅持以“強學習、再實踐,強作風、再作為,強質效、再提升”為目標,聚焦激發社會工作潛能,聯動非公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志愿服務團隊,同職能部門、屬地鎮街形成合力,開展助殘扶困、暖心關愛等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推進調查研究下基層,開展基層調研活動9次,走訪15家非公企業(社會組織)、22個村(社區),深入了解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基層治理情況,收集基層黨員、干部的意見建議33條,逐一協調解決,化“腳力”為能力,精準破解難題;落實“一線工作法”,推動信訪工作關口前移,化統籌指導為靠前服務,領導班子帶頭接訪約訪,深入城門鎮直面信訪群眾13人次,推動信訪積案逐步化解。
區房管局
改進工作作風 轉學習成效為民生實效
“拆遷很多年了,一直在外面租房子住,生活成本高,在政府的推進下,今年我們全家終于搬進了嶄新的安置房,政府幫我們解決很大的問題。”上個月剛剛搬進新居的潮悅臺小區居民說道。
在安置回遷工作中,區房管局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中關于務實為民、力戒形式主義的要求,將學習教育成果深度融入業務實踐,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強化責任擔當、改進工作作風為抓手,全力推進安置回遷工作,保障全區重點項目需求。通過建立“專班跟進、精準施策”工作機制,優化選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已完成20個征收項目的425套選房、交房工作,其中包括逾期未安置的278套,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同時,積極對接房源供應,為全區征收項目申報房源7次,共計2949套次,為安置工作筑牢房源保障基礎。組織干部職工下沉一線,全力做好全區房屋結構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已完成全部摸排任務并上報,將于近期開展鑒定工作。
煙臺山管委會
用心服務 在實干中彰顯學習成效
“煙臺山確實不一樣了,以前道路上小攤亂擺、非法拉客的有點擾人,現在走進來環境清爽多了,管理規范了,逛著也安心舒服!”一位剛從煙臺山游覽出來的游客說道。
自學習教育以來,煙臺山管委會機關黨支部堅持將開展學習教育與規范黨組織建設相結合,建立煙臺山片區運行管理聯席會議機制。依托黨建聯合體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齊抓共管、精準施策,完成制定文旅活動、小攤販管理整治、助殘車非法客運整治、市容市貌整治等15項工作任務,從根源上加強景區旅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游客體驗,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打造“政治生態好、服務質量優、文旅活力強”的新時代街區標桿的生動實踐。清明、五一假期期間,安全接待游客90.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969萬元。
上渡街道黨工委
以學促干 攜手組建業委會
“原來有些矛盾不知道怎么解決,現在直接找業委會,他們熟悉情況,把問題和措施想得很全面,動員大家也很高效,現在消防通道占用情況已經好很多了。”江南社區悅湖小區居民說道。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渡街道以學促干,秉持“真抓實干、馬上就辦”工作作風,堅持走群眾路線,籌備組建小區業主委員會。以深化物業黨建聯建為抓手,建立協商共管機制,組織業主代表、物業公司,聽取多方意見,收集反饋信息100余條;“線上+線下”全面動員,線下入戶走訪、民主座談、設點宣傳,線上實時推送進展、即時答疑解惑,發揮黨員干部、樓棟長橋梁作用,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目前全街已完成15家業委會組建,成立20個籌備組,業委會協商討論包含公共收益管理、設施損壞修復等問題共23個,極大提升了社區治理成效。
建新鎮金霞社區
聚焦居民多元需求 激發社區治理大活力
“以前孩子節假日總呆家里,自從社區辦了興趣班,既能學知識又能交朋友,我們家長省心多了!”建新鎮金霞社區黨總支以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引領,聚焦居民多元需求,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和服務。
為在職黨員搭建服務平臺,鼓勵退休黨員發揮余熱,推動志愿者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聯合聯動,針對青少年科普認知、傳統文化宣傳等領域需求,累計開展公益活動30余場,構建起“黨員帶頭、群眾接續”的志愿服務生態,讓“小隊伍”凝聚起服務群眾的大合力。動態更新居民需求清單,整合鏈接資源,精準開展“文化傳承、家庭成長、關心關愛”等特色志愿服務。通過捐贈物資,走訪特殊群體;聯合高校大學生志愿者開設兒童周末興趣班、暑期夏令營等形式,累計服務600余人次,真正實現“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以“小資源”激發社區治理大活力。
來源:南臺黨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