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來,伴隨著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號角,作為福州城市“東進南下、沿江向海”橋頭堡的倉山,也錨定建設“繁榮美麗開放文明的新時代新倉山”目標,實干擔當、奮勇爭先,加快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30年來,倉山砥礪奮進,實現從邊緣郊區到中心城區、從發展靠后到活力繁榮的大跨越。”倉山區委書記魏邦仲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20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倉山現場辦公會上要求,“把倉山建設成為福州繁榮、美麗、開放、文明的南大門”,為倉山擘畫了跨世紀的宏偉藍圖。
“30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爭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魏邦仲說,經過30年發展,倉山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32倍,增速持續領跑全市。倉山還榮獲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全國首屆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縣等榮譽,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心之區、活力之區、品質之區、幸福之區。
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應有之義。宜業宜居的新倉山,如何“奮勇爭先、多作貢獻”,讓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紅利惠及更多百姓?
“我們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將城市更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抓手。”魏邦仲說,今年初,倉山深化拓展“強產業 優環境”專項行動,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作為“奮勇爭先”行動的重點戰場,按照“做全金山建新片區、做精中部老城區、做強城門蓋山片區”的思路,謀劃了156個城市更新項目,既改造城市的“面子”又改造城市的“里子”,既著眼城市的現在又著眼城市的未來,努力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新時代新倉山。
正在加快建設的白湖北園片區就是倉山堅持“把精品意識貫穿城市更新品質提升全過程”,大力推動城市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的縮影。
白湖北園片區核心區面積1260畝,總建設面積約135萬平方米,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對于這么大片區的改造,如果開發商各自為戰,就會導致城市界面不統一、城市景觀不協調、各種配套設施零散等問題。
“為了改變拼湊式的景觀、碎片式的公共設施服務,我們堅持城市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逐步對這個片區進行‘完整社區’建設,打造城市更新新標桿,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魏邦仲說,規劃設計方面,在全市首創“總師制”,堅持人口、產業、交通一體規劃,統一設計、分片建設,從規劃到落地一竿子插到底,讓整個片區的形象更統一、景觀更協調、生活服務更方便。在注重硬件提升的同時,也更強調綠色可持續發展和韌性城市建設。地下管網升級、口袋公園和河濱步道的打造,既美化了環境,也增強了防洪排澇能力。不僅如此,倉山精心保護活化古厝、古樹、古井,統一現代建筑風格,讓歷史韻味與現代氣息在這里和諧共生。
倉山區集中力量攻堅南湖、義序、螺洲、橘園洲、煙臺山五大重點片區。南湖片區作為福州南大門,創新采用“城市運營商+合伙人”模式招商,著力塑造“站城一體、產城融合”新標桿;橘園洲等片區加速產業用地開發,吸引新質生產力聚集;煙臺山一期已成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二期建設已啟動,將活化利用43處老建筑,打造全球游客入榕首站。
倉山區將按照“一產創特色、促融合,二產拓空間、強服務,三產建平臺、抓集聚”的思路,大力發展茉莉花茶特色產業園,盤活低效產業空間,建好閩江數字貿易走廊等平臺,激發產業活力;高標準推進五大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做優城市功能品質;深化基層治理,強化民生服務,增進民生福祉。“我們將精心雕琢每一寸土地,加快建設繁榮美麗開放文明的新時代新倉山,為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貢獻倉山力量。”魏邦仲說。(記者 林晗)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