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共赴明月之約,同賀祖國華章”倉山區閩劇協會2025年慶國慶迎中秋戲曲專場演出,在林森公館圓滿畫上句號。這場融合歷史記憶與傳統藝術的盛宴,讓社區居民、戲迷游客們在團圓氛圍里,重溫了崢嶸歲月,感受了戲曲魅力。

現場回顧:唱腔里藏著家國深情
演出從倉山區文聯林曦主席的致辭中拉開序幕。“我們以明月為邀,以戲曲為媒,不僅是為了共賞一輪明月,更是為了在悠揚的唱腔與鏗鏘的鑼鼓中,賡續中華文脈,抒發對腳下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戀與對祖國繁榮昌盛最美好的祝愿。”短短幾句話,道盡了這場演出的特殊意義,也讓現場觀眾對接下來的節目充滿期待。
隨后的舞臺上,好戲連臺,亮點紛呈:
程曉芬、郭霞等十余位演員聯袂演繹的閩劇戲歌《長城謠》,將經典抗戰旋律與閩劇唱腔巧妙融合,一開口便點燃全場情緒,不少觀眾跟著輕聲哼唱,眼中滿是動容;
斬獲華東六省一市銀獎的現代閩劇小戲《財路》,以幽默生動的敘事、精湛的表演,既帶來了歡笑,又傳遞了時代精神,落幕時臺下掌聲雷動;
古箏版《青花瓷》旋律悠揚,指尖流淌的音符勾勒出古典韻味;伬藝彈唱字正腔圓,地道的福州方言里滿是本土記憶;戲曲變臉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瞬息萬變的臉譜讓大人小孩都驚嘆不已;
閩劇折子戲《林則徐充軍》重現民族英雄風骨,演員們的唱腔鏗鏘有力,把林則徐的愛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一首閩劇清唱《生命》,細膩聲線直擊人心,為演出畫上溫暖句點。

沉浸式體驗:展架里的歷史與文化
除了精彩的舞臺演出,現場的主題展架也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由倉山區圖書館、文保單位提供的老照片、文字史料,串聯起抗戰歷史與戲曲文化的發展脈絡。“原來抗戰時期還有這么多戲曲人用藝術鼓舞士氣!”一位帶著孩子觀展的居民感慨道,這場演出不僅是視聽盛宴,更是一堂生動的歷史文化課。
觀眾心聲:意猶未盡,期待再相逢
觀眾們每個節目都看得很入迷;戲迷張先生則對《林則徐充軍》贊不絕口:“閩劇的韻味就是足,演員們的功底扎實,看得太過癮了!”還有不少游客表示,本來只是偶然路過,卻被演出吸引,既感受到了福州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加深了對抗戰歷史的記憶。

一場演出,串聯起歷史與當下;一段唱腔,傳遞出家國與團圓。此次戲曲專場演出雖已落幕,但那份浸潤在旋律里的愛國情懷、藏在戲詞中的文化傳承,將久久留在每個人心中。未來,倉山區閩劇協會還將帶來更多精彩活動,讓傳統戲曲煥發新活力,讓文化魅力溫暖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