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以“弘揚臨水文化 兩岸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南江濱公園九龍壁隆重舉行,活動聯合臺灣各順天圣母宮觀及民間演藝團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臨水文化及閩臺民俗文化,共有47個(其中臺灣13個)來自海峽兩岸的宮觀團體參加了活動。本次文化節由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倉山區委、區政府、福州市臺辦、福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以及福州市文聯聯合主辦,倉山區委宣傳部、倉山區文體局承辦,陳靖姑研究會、陳靖姑故居管委會等協辦。
天下“娘奶”回娘家
上午9:30,一首原創福州話歌曲《娘奶出航》回響江畔,娓娓動聽,這是自去年陳靖姑金身首次赴臺巡安圓滿成功之后,首次以傳頌臨水夫人外出巡安恩澤四方、祈愿兩岸和平發展為主題創作的歌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隨即,天下娘奶回娘家暨臨水夫人祭祀大典在《娘奶出航》的曲樂聲中隆重舉行,神情肅穆慈祥的順天圣母神像在閩臺信眾的簇擁下端坐在主祭臺的正前方,來自海峽兩岸各宮觀的代表將從各自宮觀恭請的神像安座主祭臺上。鼓聲之后,司儀官高聲頌揚臨水夫人的功德,祭祀大典按照初獻、宣讀祭文、亞獻、終獻等禮儀有序進行。
另據了解,3月5日至6日期間,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在陳靖姑故居隆重舉行。此次文化節共有38尊來自海峽兩岸的臨水夫人金身(其中來自臺灣的金身1尊)回到娘奶的娘家——位于倉山區下渡的陳靖姑出生地(陳靖姑故居),金身陸續安駕于此。據主辦方介紹,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已于2013年元月被文化部列為春節文化特色活動。
民俗體驗活動再現漢服傳統婚禮
祭祀大典結束后是別開生面的臨水文化體驗活動,包括漢服傳統婚禮體驗、文明過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請花)體驗活動、陳靖姑信俗文化(還愿)活動等。
活動現場,10對身著漢服的新人在臨水夫人和海內外信眾的共同見證下舉行漢服傳統婚禮,婚禮依我國古禮程序舉行,正婚禮、沃盥禮、合巹禮、結發禮,整個婚禮過程禮樂相和。
漢服傳統婚禮禮成后,20對新婚夫婦慕名前來參與“文明過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請花)”體驗活動。祭祀臺前,“十二婆姐”手撐油紙傘,一邊表演民俗節目一邊為新人送上“送子花”,新婚夫婦們從婆姐手中請走一紅一白的鮮花后,虔誠地跪于陳靖姑神像前,向女神“求子求女”,寓意著“男女平等,自然和諧”。隨后,去年參與“請花”活動如愿得子的年輕夫婦,通過發紅蛋等形式進行“還愿”活動展示。主辦方介紹“請花”、“還愿”儀式將傳統的民俗活動融入當代優生優育婚育新尚,宣傳了優生優育知識。
文藝展演 再敘閩臺文化交流情緣
臨水文化體驗活動結束后,閩臺兩岸民俗演藝隊伍隨即獻上精彩的民俗文藝演出,電音三太子等三十多支民俗文藝團體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以陳靖姑文化為主題的視覺盛宴。另外,活動現場還舉行臨水文化書法繪畫作品展。倉山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孩子們還根據陳靖姑的傳說,用太空粘土創作了《勤學》、《孝親》、《除妖》、《祈雨》等九組作品展來表現陳靖姑脫胎祈雨降妖除魔的偉大功績,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惟妙惟肖的藝術造型吸引了現場信眾駐足觀看。
當日中午,兩岸代表就進一步推進兩岸民俗文化的交流簽訂備忘錄:一是適時聯合推出臨水文化主題畫刊;二是籌備成立兩岸順天圣母聯誼會。
當日下午,后山臨水宮還舉辦臨水文化研討會,福州市陳靖姑研究會邀請閩臺及福州知名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陳靖姑文化及兩岸和平交流文化進行研討。
另外,文化節期間,還組織陳靖姑信俗祈福之旅,兩岸信眾先后到陳靖姑故居、龍潭角祈雨處、后山臨水宮等陳靖姑遺跡朝拜,現場舉行燃燈祈福科儀、放生祈福等活動
相關鏈接
陳靖姑信仰是海峽兩岸共有的民俗文化。據統計,在東南亞各地就有大小臨水宮1800多座,信徒8000多萬人,僅在臺灣以其作為主神祭祀的宮觀就多達400多座,信徒有近1500多萬,作為附神供奉的宮觀更是遍布全島。福州市倉山區作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發源地,對于兩岸順天圣母陳靖姑信眾有著非凡意義,陳靖姑信仰從這片土地傳向四方,開枝散葉,如今臨水夫人又將兩岸信眾會聚于此,共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