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靖姑金身首次巡安臺灣——圖為在東照山關帝廟祭典現場
大型舞劇《百年心香——圣母的故事》
精美絕倫的祀宴
歷經一年多的精心籌備,2012年12月15日下午,首次赴臺的福州陳靖姑故居金身結束了為期9天的繞境巡安活動,安駕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故居,為此次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交流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2年12月6日至12月14日,交流團一行200多人,護送陳靖姑金身在高雄、臺南、嘉義、臺中、桃園、新北、宜蘭、基隆、馬祖等地繞境巡安,行程2000多公里,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臺灣順天圣母協會、臺灣道教會、麻豆十二婆姐藝術團等24個團體、91個宮觀參與交流活動,受到當地數十萬信眾熱烈歡迎,順利完成了金身繞境巡安、兩岸陳靖姑文化論壇及民俗文藝演出交流三大任務。這次活動以“弘揚閩臺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為主題,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是近年來榕臺民俗文化交流活動較為成功的一次,是一次很有價值的和平交流之旅、文化共贏之旅。蕭天讃、楊秋興等數十位臺灣知名人士參與了此次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實現了兩岸陳靖姑信眾千百年的夙愿,對維系兩岸同胞民族感情、增強民族意識、推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進一步凸顯了發祥于倉山的陳靖姑民俗信仰在溝通兩岸文化和民間往來方面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金身繞境巡安盛況空前
12月6日上午,金身首站駐駕高雄東照山關帝廟,當地數十家臨水宮廟參與接駕儀式。兩岸信眾共同設壇焚香,舉行祭典、祈福等科儀,為兩岸人民祈福,祝福兩岸風調雨順、人民幸福安康。成千上萬的信眾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朝圣,向陳靖姑金身虔誠上香,敬獻花果。現場鼓樂恢弘、莊嚴熱烈。
12月9日,金身來到臺南安平。臺灣圣恩佛祖會為了迎接圣駕,斥資約60萬人民幣在安平天后宮舉辦隆重的接駕儀式。專門邀請了當地祀宴制作大師用檳榔芋頭、西瓜、冬瓜等材質精心雕刻、制作了“丹鳳朝陽”、“吉慶有余”、“風調雨順”等200多道祀宴菜品。來自福州倉山吳燦春表示,臺灣烹飪大師居然能用芋頭雕刻出這么精美的作品,令人眼界大開,“臺灣同胞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令人贊嘆”。
在臺期間,交流團每天一早即在各地繞境巡安,金身每到一處,當地各宮觀成千上萬信眾聞訊前往朝圣,為金身巡安護駕。兩岸十多支民俗演藝隊伍在陣頭、陣尾不間斷表演,其中來自福州十二婆姐、舞獅和來自臺灣的千手觀音陣、電音三太子陣、官將首陣、太鼓陣等陣頭民俗表演最為搶眼,吸引了無數觀眾駐足觀看,現場一片祥和、喜慶。
福州“十二婆姐”領隊方老師介紹,14位“婆姐”平均年齡超過60歲,這些“婆姐”在每天的繞境巡安活動中要走近10個小時的路程,很多“婆姐”雖然腳上都起了泡,但看到臺灣同胞那樣熱情、繞境巡安活動意義重大,還是咬緊牙關一路堅持下來。
繞境巡安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廣大臺灣信眾對陳靖姑信俗文化的認知——陳靖姑信俗文化真正的發源地是福州倉山,很多信眾表示要到福州瞻仰陳靖姑文化遺跡,要到陳靖姑出生地朝圣。
民俗表演交流共敘佳話
12月9日晚,臺灣圣恩佛祖會、安平天后宮、福州陳靖姑故居管委會聯合為數千名信眾獻上了精彩的焰火民俗文藝表演。在流光溢彩的焰火映照之下,兩岸民俗藝術家們同臺獻藝,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戰鼓表演拉開民俗匯演的序幕,只聽那鼓聲如大浪奔騰,展現出戰場上千軍萬馬、氣蓋山河的氣勢。隨后,臺南大唐民族舞團表演了大型舞蹈劇《百年心香——圣母的故事》,五光十色的舞臺光電特效、跌宕起伏的音樂烘托著演員們優美的舞姿,加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酣暢淋漓地詮釋了“海上女神”林默娘由人變神的感人故事,該舞蹈團團長表示,林默娘與陳靖姑都是由人變神,兩位齊名的女神都具有博愛的胸懷,千百年來被無數人敬仰和熱愛,此次能為福州陳靖姑故居金身演出,演員們由衷感到榮幸。來自福州陳靖姑故居管委會主任鄭煒表示,福州市文化部門斥巨資精心排演的閩劇《陳靖姑》同樣令人震撼,兩者堪稱“姐妹劇”,這也是兩岸的同源文化有力的見證。隨后來自福州倉山的《十二婆姐送平安》《雄獅送祥》等節目閃亮登場。兩岸民俗藝術家們的精湛表演,展示了兩岸同宗、同源的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現場掌聲、歡笑聲不斷。
12月10日上午,在臺南麻豆,兩岸的“十二婆姐”先后上臺表演“pk”,將此次交流活動推向了高潮。據了解,在2008年福州市第二屆民俗文化節上,來自臺灣臺南麻豆的新生舞蹈團等一行38人應邀到福州表演了“十二婆姐”,給福州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福州倉山的民間文藝團體,借鑒了臺灣的“十二婆姐”的表演形式,結合陳靖姑故里的特色,創造性地加工升級“十二婆姐”。通過滲透動漫形象提升該舞蹈的現代感和表現力,重新設計更為夸張的表演服裝和頭飾造型,選用福州特色的油紙傘作為道具,重新編排舞蹈語言,并選用福建閩南地域特色音樂推動故事情節。特別在舞蹈的最后,婆姐們給現場的觀眾送上陳靖姑的“平安小掛墜”,摸摸小朋友的頭并送上“平安糖果”,為大家送出順天圣母的平安祝福,因此深受歡迎,很多臺灣同胞甚至帶領小朋友排隊等候“婆姐”送上的祝福。
來自兩岸卻同根同緣的“十二婆姐”首度在寶島臺灣相遇競秀,展示了榕臺兩地各自民俗文化的特色,讓觀眾們眼界大開,成就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文化論壇研討再掀熱潮
12月6日下午,第二屆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論壇在高雄東照山關帝廟舉行,來自閩臺兩地 58個臨水宮觀的陳靖姑信俗文化專家學者代表出席了論壇,雙方就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的淵源,今后如何更好弘揚陳靖姑民俗文化、促進兩岸和平共贏進行了探討,再次掀起了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熱潮。
臺灣順天圣母協會理事長黃錦煌在論壇中指出,三千多年前順天圣母已經存在,和三官大帝同時封官,一為乾、一為坤一起渡化陰陽。地官大帝和順天圣母負責三山一分平地,而六海由水官大帝和天上圣母擔當責任。
此外,在論壇中,臺灣真理大學教授熊品樺論述《十二婆姐的藝術》、福州陳靖姑文化研究協會副會長陳國榮闡述《閩臺陳靖姑文化現狀與發展》、臺灣順天圣母協會副理事長嚴惠貞發表《順天圣母的精神內涵》、爐源寺閭山文教會游美玲依據觀察與實際經驗發表研究。
此外在論壇之后舉行的座談會上,臺灣代表紛紛表示,順天圣母陳靖姑收妖的故事民間耳熟能詳,臺灣各地都有順天圣母廟宇,期盼保佑兩岸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庇佑世界和平。希望圣母神威顯赫,使兩岸人民安和樂利,盼這一次圣母到臺灣繞境平安,促進兩岸更密切交流,完成未了的神圣任務與使命。
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福建日報》、《福州日報》、《福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東南快報》、《文化生活報》、福建電視臺、福州電視臺,以及《臺灣時報》、《民眾日報》、中晨新聞網、臺灣大寬頻等數十家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第一時間對活動的盛況給予報道。新浪、騰訊、鳳凰網、網易、東南網、福州新聞網等數十家網絡媒體跟蹤報道,相關網絡新聞報道累計超過2600多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