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第一屆全國青運會閉幕了,但“福之州,青之運”的美好回憶是永久的。回首2011年8月成功申辦第八屆全國城運會,到2013年經國家批準更名為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4年時間一晃而過,所有的精彩濃縮在這10天的比賽日,所有的贊譽展示在賽場內外。
作為青運會主賽區,福州受益匪淺,城市建設有了質的飛躍,城市文明高度隨之刷新,榕城市民的成就感、幸福感,也寫在一張張的笑臉上。歡聚雖短暫,但影響積極而深遠。青運會留下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好好總結、創新傳承。本報今起推出“青運會留下什么”系列述評,敬請關注。
■記者卓文俊劉復培
接棒城運會,共和國青運會的華章,在福州書寫下濃墨重彩的開篇之作。
10月27日晚,首屆全國青運會圣火緩緩熄滅,完美閉幕。這場體育盛會,被賦予國家體育戰略轉型的使命,將學習融入競賽,讓交流播種友愛,用教育倡導健康,開辟了國內運動會的先河。
本屆青運會是福建省首次舉辦的大型綜合性賽會,為福州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回歸本源的賽事理念、文體交融的辦賽模式,讓青運打上了福州烙印,載入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史冊。
交流互進共享友誼
2015年是青運元年。福州,成為全國城市運動會更名為全國青年運動會后首次開賽之地。
從“城運”到“青運”,一字之差,是賽會體制的與時俱進,更是體育理念的革新更迭。在傳承中改革創新,賦予了首屆青運會特殊的使命。承載這一使命,青運會為全面啟動體育事業的“十三五”規劃書寫了良好的開篇,為我國體育“十三五”發展拉開了序幕。
在激動人心的“青運時間”里,一個點燃激情、追逐夢想的舞臺,呈現在人們面前。在對“更快更高更強”追求中,一批年輕人快速成長。數據顯示,本屆青運會共有1隊9人14次在田徑、自行車、射擊、舉重4個大項上創12項全國青年紀錄。
淡化成績,不設金牌榜,取而代之打造一個交流互動、快樂分享的平臺,讓體育競技回歸快樂的本源,這是本屆青運會的一大特征。江蘇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張健說:“在這片青春的賽場,獎牌其實并不那么重要,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才更可貴?!?/p>
深圳的田徑運動員莫有雪收獲金牌后,道出了成績之外的喜悅:“開闊了眼界,廣交了朋友,擴大了交流,增進了友誼,收獲了快樂?!?/p>
在青運會女子排球U17項目中,澳門隊盡管失利,仍享受比賽的樂趣,贏球了歡呼,救球時猛拼,輸球了笑著互相鼓勵……這一精神讓對手、觀眾及現場志愿者頗為感動。比賽失利,志愿者陳榮斌特意申請播放粵語歌《喜歡你》為她們加油鼓勁。在離開賽場時,隊員們因為收獲經驗、收獲友誼而微笑離場。
播種快樂的種子,讓青春少年健康逐夢,這當是福州為青運時代唱響的主旋律。
文體交融更新理念
當全中國的目光聚焦,九州賓朋齊聚,福州盛宴以待。宴席之上,體育不是唯一的主角,被擺到同等重要位置的還有文化和教育,三者交融創下國內運動會的新模式。
宴席開場,古都福州首先端上的是積淀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開幕式上,從鄭和下西洋、羅星塔、海上絲綢之路,到三坊七巷、馬尾船政,福州在青運舞臺上展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和文明開放、激情創業的氣質風貌。
賽場內外,文體活動精彩紛呈。據統計,賽事期間共舉辦了11項、超過百場的文化交流活動。來自我國各地55個代表團的近8000名青年運動員,走出賽場,走進青運村,還走進坊巷,走入學校,長知識、開眼界,讓青運會的意義超越出體育本身,讓體育回歸到原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為文化載體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運村,10個青少年文化創意小屋和10個海絲文化小屋,為運動員們帶來新奇、鮮活的文化創意體驗。
正如青運會首席專家劉清早教授所說,“青運會不僅是體育盛會,還是青春盛會、文化盛會,文化教育活動豐富和提升了青運內涵!”的確,這樣的融合,促成了青運會必將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體育特色,載入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史冊。
體育產業升級崛起
一場盛會,給了福州一次發展的契機,帶來一個產業的崛起。
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在大型賽事上投入1元錢,在其他產業上的產出就有3元錢。青運會帶來的聚集效應、裂變效應、輻射效應正在顯現,給福州帶來巨大的生產力。
青運會所帶來的激情,還在福州卷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熱潮,從羽球熱、籃球熱、足球熱延伸到跑步熱,市區的各種場館頻告爆滿。
青運會更將福州的體育家底變得豐厚。福州在原有場館的基礎上,新建了10個場館,改造提升了5個場館。全市體育場地增至13415個,城市社區“十分鐘健身圈”初步成形。
事實上,這幾年,隨著福州進入青運時間,除了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環福州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之外,中國羽毛球公開賽、國際舉聯大獎賽暨里約奧運會資格賽等全國性、世界性賽事更是密集落戶,讓福州倍添動感活力。
與世界接軌,助力體育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借勢青運,加快體育與旅游、會展、培訓、健康養生、互聯網、科技等領域的融合,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體育產業。本屆青運會期間,福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建設特色體育強市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著力打造5~7個大型品牌賽事,并采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支持群眾健身消費。對此,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還將由政府引導設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力爭達到5億元以上規模。
青運盛會落幕,福州逐夢步伐不止,緊抓機遇,書寫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