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孫漫吳雋
本報訊9月14日市國土局收齊報件材料,立即組織批次報件上報省國土廳;18日,項目用地報件通過電子審查;20日市財政局完成兩費繳交工作,省國土廳即時辦文,用地報批工作順利結束。
“前后僅僅用時一周,這真的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拿到省國土廳的批復文件時,市國土局副局長李仲連連感嘆。9月20日,隨著地鐵1號線(二期)下洋站、三江口站完成用地報批,兩個站點的建設即將全面提速。
“務必在10月15日前獲得用地批文。”9月5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地鐵建設提速方案的部署,掃清地鐵1號線(二期)下洋站、三江口站兩個站點的建設障礙,成為地鐵建設百日攻堅的主戰場。
任務重時間緊,面對壓力,在市地鐵建設指揮部的協調推動下,市國土局緊扣用地報批每個節點,倒排進度,用地報批全力提速。同時,細分21個環節工作的時限要求及責任人,做到實時跟蹤、實時指導、實時督辦。
報批材料要一次性“通關”,必須確保每個環節都準確無誤。及時對各環節提供的報批材料進行實質性審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保持與省國土廳實時溝通,以確保最終材料能一次性通過審查。
項目提速過程中,對接省國土廳的過程如此迅速、順暢,令李仲十分難忘。“我市供地率較低,未供面積大,當時我們還擔心用地審批會遇到不小困難。”帶著這 份擔憂,李仲和總規劃師張武專門奔赴省國土廳。不曾想,地鐵提速攻堅戰也是省國土廳關注的焦點。登門溝通的過程中,李仲對項目進展情況做了詳細介紹,最終 得到了省國土廳“特殊”支持,特事特辦,對項目用地審批開通了綠色通道。
用地報批的過程中,市財政局也提供了完備的后勤保障,原本至少要花上1個月走完的繳費流程,全面壓縮,僅僅用時兩天半。
“對于百日攻堅的重大項目,我們堅持當日收文當日辦。”市財政局副局長金暉輝告訴記者,土地報批過程中,最終一環便是繳交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及耕地 開墾費。往常報告僅在部門內部流轉處理就需要7個工作日,再通過市政府審批、進行資金調庫等步驟,完整一套流程需要20至30個工作日。為了做好百日攻堅 的后勤保障,市財政局優化內部行文周轉流程,全面簡化審批流程,并安排經辦全程跟蹤國庫開票。
李仲告訴記者,由于涉及部門眾多,程序不少,建設項目用地獲批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正常來說,走完整個程序就要花上至少半年時間。提速完成,歸功于大家勁往一處使。
規劃選址過程中,在倉山區政府事無巨細的入戶工作下,地鐵工程獲得村民廣泛理解與支持,征地告知回執確認快速辦理;市人社局在1個工作日內出具社保審查 意見;市建委在1個工作日內出具使用國有河道水面證明;市政府辦公廳在1個工作日內出具被征地農民培訓和社保實施證明……
最終,下洋站、三江口站用地報批最終于9月20日完成,比地鐵建設任務責任清單完成時限提前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