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文化部門組織豐富多彩的非遺大戲,讓市民在家門口樂享文化大餐。記者黃立新 攝
編者按
福州是全國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承擔著探索經驗、提供示范、引領文化發展的重大使命。根據《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準(東部)》,我市提出,到2017年,全市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指標達到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準。為集中展示福州市創建工作成效,本報今日起推出“福州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福州新聞網6月2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卓文俊)2場大型文化比賽、8場大型文創活動、31場精品文藝演出、近100場公益性文化活動……這個夏天,福州的文化活動格外豐富。6月21日拉開帷幕的福州2017“宜夏”榕城文化藝術季,將從夏至持續到立秋,陪市民度過炎炎夏日。
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日益完善的文化場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福州掀起熱潮。
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文化建設納入新福州建設整體布局,將一項項工作分解到位,將一份份保障落到實處,把一項項創建任務付諸實施……全力以赴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創建部署層層有力
公共文化服務,事關群眾文化權益和百姓文化生活。執政為民,是福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的出發點。
吹響集結號,2015年11月,福州市第一時間召開動員大會,明確指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福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維護文化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
排兵布陣緊鑼密鼓,福州迅速制定《福州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規劃(2015~2017)》和《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細化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逐層帶動、相互聯動、共同推動的工作格局,有計劃、有步驟地保障創建工作順利進行。
部署、動員、協調,創建力量迅速凝聚。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后召開10多次推進會、協調會,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也將創建示范區工作列入2016年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調研審議專題,有力推動了創建工作的落實。
一級抓一級,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一批文化設施提檔升級。福州市圖書館新館竣工,海峽藝術中心封頂,海峽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園即將落成,全市17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210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提升工程已完成超70%,“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初步形成。
層層抓落實,各類文化產品、活動百花齊放。全市新創劇目(節目)300多個,演出6000多場;每年下基層開展文化活動1000場次以上,藝術表演團體演出2400多場次;組織公益性文化演出500多場,農村電影、公益電影放映2.75萬場。
從會場到現場,榕城上下創建行動層層有力,創建成效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
創建保障處處給力
公共文化建設涵蓋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為更好地把創建任務落到實處,福州建立組織、政策、資金、隊伍四大保障體系。
組織架構立起來。福州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和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市政府辦公廳、市文廣新局等近40個單位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籌推進全市的創建工作。
政策保障落下去。一批指導性、政策性文件提上日程。目前已出臺《福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福州市文化產業“十三五”發展專項規劃》《福州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規范性文件,已完成《福州市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福州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起草并進入征求意見和審批流程。
真金白銀投進去。福州確保公共財政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事業經費支出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2016年度全市財政撥付“文化體育與傳媒”經費17.49億元,與2015年相比,增幅達19%。而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創建經費達8100萬元,全市募集超8億元社會資金投入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其中,2016年僅市一級用于示范區建設的資金就達1600多萬元。
文化專干配起來。鼓樓區聘用22名大學藝術系畢業生到轄區10個街道擔任文化專干,并負責指導社區文化中心工作。這批文化專干,由該區區政府統一招考、區財政購買服務,區文體局管理考核,專人專用,有力推動了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這一專干配送模式正在福州全面推廣。
從紙上落于實處,創建行動因保障得力而更為給力。
創建行動城鄉合力
公共文化服務的提升能夠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創建為民,時不我待,一場全民文化行動的盛宴在全市城鄉高潮迭起。
“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鼓樓區加大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配置,實現69個社區用房面積全部達到500平方米以上。
文物建筑加載服務新功能,倉山區將省級文保單位林森公館辟為圖書館繪本分館,省級文保單位匯豐銀行福州分行用作倉山區文化館,省級文保單位蔡忠惠公祠也作為倉山區博物館展廳對外開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獨立廳設作“煙山清風書場”。此舉不僅讓文物建筑得到了活態利用,更為公共文化服務增加一縷鄉愁。
“兩馬”文化交流再深入,馬尾區將“兩馬同春鬧元宵”擴展到“兩馬”青少年文體夏令營、“兩馬"童聲合唱團等,打造出集多項文化藝術活動于一體的“兩馬”品牌系列活動。
強化陣地輻射,福清市以文化館為陣地,每年舉辦三批以上公益性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活動,組織文藝下鄉巡演逾百場,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草根文化煥發新生,永泰縣點燃山歌激情,組織山歌隊伍,提供活動場所,舉辦山歌賽,呈現出日日傳歌聲、月月有歌會的文化盛況。
擦亮畬族文化,連江縣和羅源縣把畬村畬景、畬歌畬菜、畬醫畬服與旅游深度融合,讓畬族文化亮出“金”色……
上下同欲,城鄉合力。時過一年多,福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由凝心聚力邁入齊心協力,全市上下發力攻堅,向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發起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