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啟動儀式在福建南平舉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劍青、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吳偉平、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楊國和、福建省旅發集團總會計師余運莊、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湫、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亮、2018年(第17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冠軍魯斯蘭等嘉賓,與來自全球133個國家的155名參賽選手共同出席。


啟動儀式后,現場舉行了本屆賽事的首場“過橋積分賽”——“博古通今”筆試。該輪賽事采用筆試答題,選手們在別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冊頁試卷上作答,包括聽力、選擇、寫作三種題型,涵蓋傳統文化、歷史地理、經濟科技、當代中國等各方面內容。

在山海實景中搭建文化交流舞臺
8月6日至25日,這場“文化盛宴”陸續在北京與福建舉行。活動秉承“天下一家”的主題,以“閱見福建 閱見中國 閱見未來”為主線,構建“見人、見事、見歷史、見文化、見友誼、見未來”六維體驗框架,在山海實景中搭建文化交流的舞臺,開展賽事競技與夏令營文化探索。

選手先后參訪北京、武夷山、泉州、晉江、南安、福州、平潭等地,深入北京中軸線、武夷山袁隆平雜交水稻專家工作站、五夫鎮新農村、福州大學科技園、九牧智能工廠等場景,與奧運冠軍、基層先鋒、青年學生等對話,體驗多種非遺文化,了解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突破與產業升級實踐等,在多元場景中感知中國歷史的厚重與當代發展的活力。





賽制更加豐富多元
本屆賽事設置過橋積分賽、晉級賽與半決賽、全球總決賽三個階段,對中文基礎知識、中文演講、中華才藝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核。其中第一階段過橋積分賽(155進30)含筆試、口語表達、才藝展示,分洲排名決出 30 強。第二階段晉級賽(30進15)、半決賽(15進5)各經五輪比拼,涵蓋答題、演講等環節,決出5位洲冠軍,即前5強。第三階段的全球總決賽,五強選手在總決賽展開巔峰對決,通過創意問答、辯論、脫口秀等五輪較量決出總冠軍。賽事設全球總冠軍、洲冠軍及一、二、三等獎等,彰顯中文魅力與文化交流活力。
參加全球決賽的選手都是五大洲各賽區最優秀的青年中文學習者。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次充滿期待的文化交流之行,他們期待與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地區的同齡人建立情誼、互通有無,一起發現中國的豐富多樣,一起暢談夢想與未來。而“漢語橋”是連接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語言互通之橋、理解互信之橋、文明互鑒之橋”,向世界各國青年打開一扇感知中國魅力、共筑美好未來的窗口,助力各國青年用中文講述文明互鑒的故事,以青春之力共筑人類美好未來。

本屆賽事由教育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福建省教育廳支持,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福建省廣播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福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南平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協辦。

來源:東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