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區域,會展中心片區是多條水系的匯集區。記者昨日從市建委獲悉,會展中心片區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包的10條內河中,已有7條進場治理。通過拔除點源、面源、內源污染,年底讓10條內河消除黑臭。
這個工程包涉及的10條河道包括潘墩河、牛浦河、連坂河、林浦河、臚雷河、螺城河、石邊河、浚邊河、城門溪和螺洲河。眼下,已有潘墩河、連坂河、臚雷河、螺城河、石邊河、浚邊河、城門溪等7條河道進場治理。
市建委給排水處處長朱宸熠告訴記者,為保證治理效果,“一河一策”的治理措施很關鍵。
對拆遷難度較大的臚雷河(湖際村段、福峽路—閩江段)、螺城河(上游三環快速—城門街段)、潘墩河(白湖亭河—林浦路段),提出近遠結合的截污方案,確保近期污水全部收集;而對拆遷量較小的河段,則實施駁岸整治、截污調蓄、調水補水、生態修復、文化景觀打造等一步到位的治理方案。
對上游有清水補給的河段,如城門溪(上游為城門山水庫),則進行清污分流,確保清水入河,污水進入處理廠。
“為讓片區河道形成整體水網,我們還要進行河道連通工程的建設。”施工方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總負責人楊松濤介紹,河道連通能進一步增加河水的流動性。考慮到不少河道綠線已被房屋、菜地等侵占,目前,倉山區相關部門正全力推進征遷,加速臚雷河、城門溪、潘墩河、螺城河、石邊河、浚邊河等河道延伸開挖施工。
朱宸熠介紹,河道沿線還要打造串珠式的沿河小公園,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水多水動”的要求,新(改)建流域內泵閘設施,提升水體景觀。
昨日下午,和潘墩河相接的連坂河上,十多名施工人員正在清理水葫蘆。施工方技術人員解建坤對記者說,為先行檢驗各項治理技術的效果并推廣,他們選擇連坂河、牛浦河、林浦河作為試驗河道,先由其他施工單位進行駁岸整治。按目前進度,連坂河本月20日前就將完成水葫蘆等水中垃圾清理,逐漸轉入排污口測繪、清淤截污等施工。
相關鏈接
截污水 種植物 養魚蟹
最難治的潘墩河這樣治
工人在潘墩河中段清理垃圾。
垃圾遍布兩岸、違建侵占河道、河水污濁不堪……全長4280米的潘墩河,很長一段時間給市民的觀感就很不好。在會展片區10條內河中,它的治理難度是最大的。
接下任務后,施工方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決定從點源、面源、內源上對這條內河進行全方位“診療”。
點源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及直排河道的混流污水,通過在沿岸建設截污管道或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埋地運行,讓出水水質達標。
針對初期雨水沖刷污染物入河帶來的面源污染,岸上“海綿”措施將上馬。通過下洼式草溝,讓河岸具備一定阻攔污染物及讓初期雨水下滲的作用。此外,沿河分布的雨水滯留池及雨水花園,在承載、滯留雨水的同時,還能作為河道一景,控制污染物直排,讓雨水徑流削減能力達50%。
內源污染方面,針對底泥持續釋放,加劇污染的現狀,將采用“生態修復”法恢復其自凈能力。“除了合理灑上底質改良劑分解污染物外,還將種植水生植物。”楊松濤介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和葉面能直接吸收水體和淤泥中的營養物質,實現水體凈化。
楊松濤告訴記者,水系中光有植物、微生物群還不能達到生態平衡,還要有一定的魚、蟹、貝(螺蚌)類等“捕食者”。它們在清掃表面懸浮物的同時,又能通過食物鏈把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