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淤泥疏浚、固化一體化處理系統。
作為倉山萬達片區的一條重要內河,“墨水河”“黑臭河”是人們對金港河的一貫印象。我市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攻堅戰全面開打后,在一套名為“淤泥疏浚、固化一體化處理系統”的助力下,金港河昨日已順利完成清淤,本月底前,河道的水質及景觀將有大變化。
“闖”三關淤泥變“凈土”
這幾日,不少市民發現,倉山萬達背后的金港河畔十分熱鬧,河邊占地約500平方米的區域內,幾臺“龐然大物”馬不停蹄地運轉。接入金港河的管子“大口吞入”從河道抽出的淤泥,經過幾個“集裝箱”,最后在不同出口“吐”出大顆粒、清水及褐色土塊。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雖然吐出的土塊因連日降雨稍有黏稠感,但已沒了難聞氣味。這套“吞吐自如”的新設備,就是專門請來的淤泥“清道夫”——淤泥疏浚、固化一體化處理系統。
“對于河道較窄不適用清淤船的河道,它可幫了大忙!”該項目建設及運營方中國水環境集團技術經理孫萱告訴記者,這臺一體機每小時能“吞入”由絞吸船送來的200立方米淤泥。
“要讓它‘吃’進泥漿,‘吐’出泥土,需要三步走。”孫萱帶著記者參觀起泥漿凈化、泥水分離、淤泥固化這三個系統。隨著中控室的屏幕輕輕一點,“清道夫”忙碌起來:首先,泥漿中直徑在0.5毫米以上的“大東西”(砂石等)被篩分出來沉淀在出水口;接著,凈化后的泥漿接著進入泥水分離系統,經分離后,一邊是吐出經處理符合標準的“清水”回到河道,另一邊把淤泥送往下一個“集裝箱”;隨后,淤泥與環保材料充分反應、固化。
“最后泥塊含水量僅45%,且有害物質已被固化、鈍化,能直接用于綠化種植,或給工程建設作為路基土使用。”孫萱指著出料口不斷“吐”出的一團團泥土介紹說。此外,機器進水、加藥等步驟,只需一鍵操作,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比傳統的人工清淤,金港河10000立方米的淤泥處理效率提高一倍,從10天縮短為5天。
本月底金港河將大變樣
“隨著金港河清淤順利完成,我們正同步開始結構性施工。”中國水環境集團投資經理劉航告訴記者,作為金山水系治理工程包的示范河段,金港河生態處理設施下周即將進場,為其搭建一個新生態系統,讓它徹底“活起來”。“第一步就是‘充氣’。”劉航說,他們將引進曝氣機、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人工水草等,讓河道氧氣十足。
有了水草“打底”,自然少不了生物“光臨”。據了解,水體環境較穩定后,金港河還將投入魚蝦、貝類等生物,形成完整食物鏈及生態循環,配上一體化處理設備,讓水質明顯提升。
記者了解到,在整條河道截污系統完善之前,排入河中的污水將經過應急處理設施處理后回補河道。
沿線3處公園成“串珠”
據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金港河目前尚屬斷頭河,除了500米既有河道,他們正加快進行剩余1.2公里河道的開挖,最終形成1.76公里的寬闊河道,與洋洽河、臺嶼河相連。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金港河地處商業區,周邊居民區眾多,休閑觀光也是河道整治考慮的重點。為給市民更多的休閑空間,河道沿線將建3個串珠式公園,目前方案設計已完成。節點一位于亭頭路與金榕南路交叉口、紅星美凱龍東側,將打造親水、運動、植物游覽相結合的一體式公園;節點二位于倉山萬達與亭頭路的現狀綠地區域,將變身為一處大氣、連貫的景觀新形象;節點三就在金港公園處,結合后期河道開挖建設,融入環形游覽空間、中央開闊空間及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打造“會呼吸”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