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據《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九成未成年網民擁有屬于自己的上網設備。網絡在為未成年人的學習、交友、娛樂等活動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等各種風險。
織密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網,最重要、最基礎的一環就是要織密“法律之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出臺,是深化依法治網、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重磅舉措。《條例》共7章60條,重點規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內容。《條例》出臺后,仍然需要多方攜手、匯聚合力,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網絡晴空。
加大宣教力度,推進《條例》落地見效。《條例》出臺后,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從多角度入手,多形式推進,讓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了解《條例》的內容和意義,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通過濃厚的宣傳氛圍,增強互聯網企業的合規意識,讓網絡平臺履行主體責任,自覺遵守《條例》等法律法規。
完善網絡監管,讓《條例》更有力度。《條例》構建了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讓執法者有法可依,也要求執法者做到嚴格執法,形成監管有力、懲處有效的網絡保護環境。近年來,網絡欺凌行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甚至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加強執法,層層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嚴密監測、防范、封堵、處置網絡有害信息,才能起到“抓前端、治未病”的效果。
凝聚家校社合力,守好防沉迷第一道關口。當前未成年人被稱作“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從出生起就與網絡緊密相連。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成癮,家長、學校和社會都需努力作為、積極行動。近年來,福州持續推進“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有效鏈接社會力量與家校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地認識、使用網絡,可以作為家校社合力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值得借鑒的經驗。
路雖遠,行則將至。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安寧。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來源:福州新聞網作者: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