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聯網平臺上,有篇漫畫講述了家庭趣事:小朋友為哄媽媽開心,說了個善意的謊言。沒想到,就因為小朋友的名字跟某品牌名相似,評論區出現很多惡意攻擊某品牌電子產品的言論。這些評論“人機感”很強,疑似是“機器人水軍”在注水。據報道,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上制造、傳播涉企謠言,惡意抹黑企業、蓄意發布虛假信息。據人民日報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將依法嚴厲打擊“網暴傷企”違法犯罪,以法治之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近年來,一些居心不良者盯上民營企業這塊“肥肉”,不擇手段利用企業負面信息牟利。有的不法分子炮制虛假內容,以“輿論監督”為名威脅企業,索要“封口費”“刪帖費”,比如,有自媒體捏造企業虛假宣傳、涉嫌傳銷、被凍結資金等信息,還獅子大開口要價50萬元才肯刪文章;有的為博流量,刻意散播扭曲信息,比如,有營銷號傳播某知名礦泉水的不實信息、一些短視頻賬號抹黑某醬油;還有的造謠企業家管理不善、捏造企業家私生活問題等……不法分子肆意詆毀企業名聲、刻意損害企業家形象,“網暴傷企”已成公害。尤其是,針對企業的網絡暴力已顯職業化、形成產業鏈,除“網絡水軍”專門推波助瀾,還出現機器人水軍評論、付費發稿、造謠抹黑的“黑公關”等,而且越是大企業、名企業家越容易成為攻擊的對象。
良好的名譽是企業經過合法誠信經營收獲的評價,是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社會信用基礎。名譽之于企業,是無形的資產,是必須守護的寶貴財富。在網絡日益發達的當下,涉企網絡信息可以讓企業迅速揚名,也能瞬間把企業搞臭。某些人動動手指搞出的網絡負面信息,不僅擾亂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給企業家造成困擾,還可能讓企業陷入發展困境。據報道,因為自媒體賬號在多個網絡平臺集中發布一公司的虛假負面文章,消費者受誤導大量退貨,讓多地經銷商遭受巨額經濟損失,公司同期內股價下跌幅度近15%。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在今年兩會上表示,小米也曾遭造謠被查導致股價下跌。子虛烏有的中傷,流言蜚語的影射,給企業帶來了無妄之災,成了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網絡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為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相關部門已采取諸多行動。而之所以屢禁不絕,一方面是平臺奉行“流量至上”,不僅沒有核實并處置“傷企”言論,還通過算法大加傳播,另一方面是企業取證太難,“他發一個帖子,人家轉手就刪了,你也沒辦法”。但更重要的,是網暴企業的始作俑者和幫兇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違法犯罪的成本太低不僅起不到應有的震懾效應,反而會助長一些人的僥幸和囂張。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就不能讓企業遭受不白之冤;誰朝企業潑臟水、放暗箭,誰就要為此付出法律的代價。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人員表示,接下來檢察機關不僅重點懲治通過網絡制造、傳播、利用虛假涉企信息對企業實施的敲詐勒索、強迫交易等犯罪,以及為網暴企業等不法行為推波助瀾的“網絡水軍”所涉犯罪,還將對以網絡暴力為手段散播網絡謠言、開展不正當競爭的經營主體,堅持同等打擊。對未有效履行平臺監管責任致使涉企網絡暴力蔓延的,將探索公益訴訟監督方式,夯實平臺社會責任。
整肅網絡環境就是優化營商環境,不被流言所累企業方能大顯身手。揪出網暴傷企的黑手、斬斷推波助瀾的產業鏈,依法倒逼平臺主動攔截“網暴傷企”信息,還企業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企業才能全神貫注地致力于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