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花海公園賞花,沿著花徑拍照“打卡”。記者葉義斌攝
(福州日報記者孫漫)“城,所以盛民也。”人們在城市中聚集、留駐,就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福州生活的每一份美好,都被時間忠實記錄。
放眼城內城外,全市2019年造林綠化6.6萬畝,中心城區種植喬木7萬株,新建串珠公園207個,修復城區排水管網1130公里,實施3批394項治堵硬件項目……
再看我們身邊,一片片空地染綠,一條條水脈變清,“蝸居”已被一個個高品質新居取代,城鄉的公園、綠道持續增加,水畔的新園、新景生機盎然……
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州正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州模式”,寫好和諧宜居的美麗詩篇。
這詩篇,有科學規劃的結實“骨架”。在三江口、濱海新城等城市新區,在巷道交織、居民密集的中心城區,結合各自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大到整體風貌,小到“物品擺件”,都有重實際、高站位的規劃為綱。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讓宜居“種子”落地生根。
市民漫步臺嶼河畔。記者池遠攝
這詩篇,有一以貫之的“行文”脈絡。聚焦暢行、安居、樂水的“中心思想”,通過“重大項目、快進快出、接二連三、加密路網、暢通節點、破解難點、路口改造、保障人非”等措施,福州生成了3批477個治堵硬件項目,總投資998億元;3年的舊改攻堅戰,覆蓋106個項目,2339萬平方米征遷舊房,通過成片改造,大規模開發,加上跟進的民生配套工程建設,實現舊改單元和片區的整體升級;同樣持續了3年多的治水攻堅,在白馬河、晉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南臺島等六大水系施起“魔法”,讓水脈碧波重現。
改造后的倉山師大學生街。記者鄒家驊攝
這詩篇,還有點綴其中的“章節”亮點。聚焦近幾年城市建設的重、難點,按“功能更佳、環境更美、顏值更高”的高目標站位,聚焦天上地下、路中水畔、街頭巷尾,福州展開一場遍及全城的品質提升。10個重要門戶、10個重要片區、10條重要線路加上10個專項行動,在整潔有序、添綠造景的“大手筆”中,還能看到“十位一體”的精雕細琢,“遣詞造句”中,匠心處處展現。
科學謀篇,重塑肌理,全域提升,讓人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福州,和諧宜居的“城門”已經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