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洮縣的超大智慧農場,是今年初經福州市倉山區委、區政府牽頭,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落地臨洮縣的項目之一。圖為技術人員指導農戶智慧種植。記者 張人峰攝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林斯華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是全國最早進行“三西”建設和扶貧開發的縣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六盤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之一。2019年底,全縣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4.63萬貧困人口、18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千里之外福州市倉山區的鼎力支持。2017年,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把兩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4年來,兩地黨委、政府攜手攻堅,緊緊圍繞“六大任務”,突出產業幫扶、培育內生動力、凝聚強大合力,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合作程度越來越深,取得了豐碩成果。
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經驗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倉山區委、區政府被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2017年度甘肅省幫扶工作先進集體。2019年,倉山臨洮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代表福州、定西接受了國家考核,取得“好”的等次。
脫貧致富生活美滋滋,臨洮百姓展示豐收的鮮百合。(康美公司供圖)
產業扶貧有力度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
“噠噠噠,噠噠噠……”走進定西市最大的扶貧車間——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有限責任公司車間,縫紉機聲不絕于耳,工人們為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你追我趕,努力奮斗,在他們的巧手下,一件件工服制作完成。
榕發服裝智造公司是倉山區與臨洮縣2019年引進的重點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由福建春暉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成立,引進福州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人才和服裝智能自動化生產流水線,采用“政府引導、企業搭臺、貧困戶參與”的方式,致力于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榕發扶貧車間總經理吳章銘告訴記者,目前在車間上班的160多名工人,全是臨洮縣各鄉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在城區的村民,員工月工資達2500元~4500元。
變“輸血”為“造血”,倉山區在產業幫扶上積極探索,立足臨洮當地勞動力資源富集的優勢,千方百計引導東部勞動密集型企業將產業轉移落戶臨洮,先后成功引進了榕發服裝智造和立誠戶外科技等2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勞動力23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7人,帶動670個貧困人口增收。
強力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倉山區圍繞臨洮特色優勢產業,累計投入資金9961萬元,實施中藥材、馬鈴薯、蔬菜、百合、牛羊、花卉、光伏等特色產業增收項目41個,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座、“陽光房”434座、百合氣調庫15座、蔬菜保鮮庫20座、中藥材烘干房10座、馬鈴薯貯藏窖50座,建成中藥材育苗基地和交易市場各2個,扶持壯大肉牛養殖合作社10家,引進基礎母牛415頭。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倉山區委、區政府還立足臨洮產業結構實際,與臨洮縣委、縣政府共同謀劃臨洮縣三大產業園建設。其中,中鋪工業園區內由福州規劃設計院捐助設計的福定產業園規劃24.5平方公里,成功引進甘肅路橋精石、恒鑫巖棉、大森建材等重點項目,總投資達8.76億元;康家崖農副產品加工集散園成功引進了聚春園、世紀民生、雪榕等重點項目,總投資達8600萬元;臨洮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引進了福建超大、西部農耕等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00萬元,助力臨洮縣順利通過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驗收。
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首條土豆粉條生產線投產。(聚春園供圖)
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扶貧車間里繁忙的工作場景。記者 張人峰 攝
協作模式有創新
助力走出脫貧致富路
10月的臨洮縣太石鎮太石村、新添鎮孫家村兩個智慧農場里,球生菜、娃娃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在穴盤育苗、水肥一體化、無人機噴藥、物聯網、手機APP管理等先進技術的護航下,種菜變得簡單起來。
兩個智慧農場去年建成,依靠超大全求吃系統,進行農產品定制化生產,帶動當地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項目按照‘龍頭企業+產業+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由公司按照利潤30%比例向農戶分紅,先后帶動50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分紅收益3000元,村集體通過土地租賃年均實現固定收益80萬元。”智慧農場負責人何燦德高興地說。
智慧農場取得的成效,跟倉山區積極探索“非公掛職”新模式分不開。在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倉山區積極開展產業扶貧,依靠“政府搭臺”,廣泛發動社會各界資源參與,探索選派非公人員掛職政府部門新模式,助力臨洮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9年4月,福建超大集團副總裁何燦德被倉山區破格委派掛任臨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兼商務局副局長,立足臨洮蔬菜產業發展優勢,充分結合超大集團先進生產技術,在臨洮縣太石鎮、新添鎮建設智慧農場。
短短一年時間,智慧農場已成為當地智慧農業樣板,不僅帶動產業園高質量發展,也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真正實現產業發展轉型和貧困戶務工收入增加的雙贏目標。
“非公掛職”新模式只是倉山區積極探索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機制的縮影。4年來,倉山區共探索出6種新機制,包括推行倉臨企業輕資產合作運營、“龍頭企業+產業+貧困戶”帶動、延鏈補鏈助推產業扶貧、光伏扶貧資產收益分配、“互聯網+”監督等,為臨洮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倉山力量。
在新機制的推動下,榕發服裝智造公司采用“引進項目方先進的管理模式、項目技術、銷售渠道和運營資金,租賃當地政府提供的場所進行生產”的經營管理模式,不到3個月就建成了扶貧車間。
不僅如此,倉山區還在福州7個幫扶縣區中率先設立臨洮農特館。2018年1月2日,倉山·臨洮農特館在華威西營里農產品交易中心開業,場館面積431.76平方米,以定西市、臨洮縣農特產品在福州的銷售、展示及定西美食體驗為主,為當地優質的農產品與廣大經營消費者搭建窗口平臺。華威集團無償提供場地(免除場地三年租金270余萬元)、農特館啟動資金300萬元及運營團隊主干力量,通過批零兼營和大宗農特產品的雙向互通批發,打通當地農產品的銷路。2018年,倉山區的“華威幫扶模式”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培訓會上作為典型經驗進行交流。
倉山直播帶貨助力臨洮農產品銷售。記者 葉義斌 攝
鼎力幫扶有溫度
凝聚強大扶貧協作合力
今年來,多場助力臨洮鮮百合銷售活動持續在倉山上演:4月,區委、區政府開展消費扶貧專場活動,全區干部職工“以購代捐”踴躍購買臨洮鮮百合1.2萬斤,價值46.86萬元;5月、9月,團區委、區政府聯合暢玩集團開展了2場扶貧助農、連線臨洮線上直播活動,將百合、馬鈴薯、牛羊肉、中藥材等臨洮特色農產品推薦給廣大消費者。
倉山區積極助力的背后,是臨洮鮮百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滯銷嚴重,影響了大批種植百合貧困戶的經濟收入。在倉山區的鼎力幫扶下,臨洮好產品難銷售的問題逐漸得到好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跨越千里,但為了共同的目標,兩地走動日益頻繁。4年來,兩地先后互派各類考察團開展對接活動60多次,其中,黨政主要領導互訪19次。召開聯席會議19次、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導小組會議16次、工作推進會議24次,安排部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扎實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深入開展奠定基礎。
勞務協作邁入新階段。在倉山區掛牌成立的臨洮縣駐倉山區勞務管理工作站,建立了用工需求信息庫和務工人員動態管理數據庫,實現了兩地勞務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建立的臨洮·倉山扶貧對接勞務示范基地,4年來累計向福州市企業輸送務工人員24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56人。
社會力量齊參與。在倉山區的廣泛宣傳動員下,榕商企業、慈善公益組織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活動,不斷擴大幫扶成效。北京同仁堂、福建正祥集團、世紀金源集團、海欣食品、仙芝樓生物科技等30多家企業前往臨洮縣考察對接、開展幫扶;超大集團、華威集團、春暉制衣、聚春園、世紀民生等22家企業與臨洮縣就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購銷、人才培養、勞務輸轉等事宜簽訂了合作協議36項;華威集團、正祥集團、世紀金源、首開瑞泰、融僑集團、融信集團、春倫集團等多家企業累計為臨洮縣捐贈資金3276.38萬元,用于產業發展、基礎實施建設、教育扶貧等。
“攜手奔小康”向縱深推進。倉山區先后有13個鎮街、88個村與臨洮縣18個鄉鎮、88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實現了鄉鎮結對、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倉山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區商務局、區民政局等組織16家企業、13個社會組織參與東西部結對幫扶行動,與臨洮縣27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捐贈資金171萬元,幫助聯系村實施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
4年的并肩作戰與攻堅克難,倉山與臨洮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倉山區方面表示,下階段,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大扶貧協作力度,不斷探索創新幫扶模式,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取得新成效,為臨洮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應有貢獻。
倉山大西北農特館里的特色美食。記者 葉義斌攝
數說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倉山印記”:
4年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09億元,先后在臨洮實施重點項目244個,引進福州知名企業11家,帶動5791戶2.3萬人實現穩定增收。其中,社會幫扶資金4595萬元,幫扶物資價值247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