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洲古鎮,出了位“帝師”陳寶琛。其實,這里還有一位“宗師”——陳岱孫。陳岱孫原名陳總,1900年10月20日生于現今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他曾任中國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顧問、《經濟科學》雜志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等方面均有極高的研究成就。
走進紀念館,走進陳岱孫的世界,就如走進20世紀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讀陳岱孫,就是讀人世間可貴的為學之道、為師之道、為人之道。
珍貴資料首次面世
紀念館坐落于螺洲鎮的陳氏五樓中。這里,也是陳岱孫的伯祖父陳寶琛的故居。“總面積約800平方米的紀念館,陳列著從陳岱孫先生的親友、學生處搜集的照片300余張,信札、珍貴史料80余件,捐獻相關圖書153冊。”紀念館策展人陳初越介紹。
《先生之風》畫像
走進紀念館二樓展廳,一幅《先生之風》大型人物屏風引人矚目。畫面上的陳岱孫30歲左右,剛就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不久,高大帥氣、氣宇軒昂。
繞過屏風,進入內室,可一覽陳岱孫的生平事跡。紀念館共一廳五室,分“一代宗師”“弦歌清華”“傳經北大”三個章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珍貴資料,看到陳岱孫先生將畢生精力灌注于學術與教育事業的宗師風采。”陳初越說。
陳岱孫手跡
展廳內,一幅任命書引來眾人圍觀。這是1953年,毛澤東頒給陳岱孫的中央財經學院副院長任命書。“弦歌清華”展廳則以時間為脈絡,展示新中國成立前,陳岱孫先生與清華大學近30年的生命交叉軌跡,再現陳岱孫先生“經濟救國”志向的形成過程,以及嚴謹治學、艱苦教學的歲月。“傳經北大”展廳展示新中國成立后,陳岱孫受命組建中央財院,又長期執北大經濟系之牛耳,對我國經濟學界幾代學人影響至深。厲以寧、劉姝威、劉偉、晏智杰等經濟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這句陳岱孫的自述,刻在了紀念館一樓的墻上,也刻在清華園陳岱孫銅像基座上。
陳岱孫一生傾注于教育事業。1927年,他被聘為清華經濟系教授,1929年兼任清華法學院院長。1953年10月起任北大經濟系系主任至1984年。誨人不倦的他,80多歲還堅持上講臺,95歲仍主持博士生答辯。
朱镕基同志賀信
紀念館主廳的墻上,有一封珍貴的手書。這是199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的朱镕基,親筆致陳岱孫先生九十五歲壽辰賀信。信中說:“先生一代宗師,堪稱桃李滿天下。我于1947年入清華,雖非入門弟子,而先生之風范文章,素所景仰。”
“他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又是教授、系主任,還是我們校務委員會委員,長期指導學生,關心學院發展,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岱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告訴記者,學院的師生非常敬重岱老,“1987年,我們學院成立了陳岱孫獎學金,是獎勵本科生的最高榮譽;2000年,他的塑像落成;清華百年校慶時,又專門成立陳岱孫經濟學紀念講座,作為學院最高級別講座”。
“他一生淡泊名利,終身未娶,將全部精力貫注到教書育人之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曙光教授評價陳岱孫說,“對他而言,教書不僅是安身立命的職業,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詮解方式,這種詮解幾近一種宗教式的虔誠和投入。”
作為福州人,陳岱孫雖然長期旅居他鄉,但心中一直牽掛故鄉。他曾在《鄉聲》一文中,表達對故鄉福州的思念之情,深情懷念在南臺島讀中學時,每天下午聽到的來自閩江上游的木棒和小船的號子、歌聲,沉郁但又帶著豪放,“有一種說不出的感人魅力”。他還說:“童稚故鄉之聲將仍會是親切而陌生,但故鄉的面貌和生活,都會是雖陌生而更親切。”
傳承精神,打造“學霸”打卡點
六歲上私塾,通讀四書五經通史;十五歲考入鶴齡英華學校(即現在的福州高級中學和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三年級插班;1918年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三年級插班生;1920年公費留學美國,插班威斯康星大學經濟系三年級;1922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
這是陳岱孫的“學霸”人生,他還被稱為“清華男神”。
“紀念館揭牌后,我們將組織引導福州市中小學生和國內高校經濟學專業優秀學生,赴倉山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將該館打造成福州市的‘學霸’打卡點。并以紀念館為紐帶,進一步深化與北大、清華的合作,力爭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倉山區副區長鐘治民說。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崔建華介紹,學院師生的“打卡”之旅已經開啟,“今年6月,紀念館已經掛牌我們的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基地,8月就有老師和學生過來調研實踐”。
他說,目前,福建和北京大學已有省校合作框架,在大框架之下,將深入開展學院和倉山的合作,把豐富的校友資源與地方發展對接起來,提供智力支持。
當天,清華經管學院立德樹人教育實踐基地和清華經管學院EMBA行·知合一教育實踐基地揭牌,成為福州市與清華大學間校地合作的又一突破。
“今天,清華大學來了30名師生,更有來自福建和各地的幾十位校友。”陳煜波說,“兩個基地揭牌后,本地的新生將先來這兒開始熏陶,了解學院的歷史傳承;本部的學生和年輕教師,將定期、不定期來這進行社會實踐。我們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源流的創始人是岱老,來到這兒,不僅可以了解學院的歷史,更可以了解中國經濟學發源傳承的歷史。”(來源: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王光華 陳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