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潘云登 攝
2020年,智能產業預計實現產值55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61家增加到243家,總量居全市第2位;引進生物醫藥產業60多個,總投資300多億元;GDP總量排名從全省第18位上升至第13位;全區“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分別達到98%和71%……剛剛過去的“十三五”,倉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可圈可點。
作為福州大開發大建設的主戰場,倉山區擁有地域優勢、開放優勢、科教優勢等三大優勢,以及“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展望“十四五”,倉山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提升”,加快實施六大提升工程,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繁榮美麗開放文明的新時代新倉山,奮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城市先行示范區。
激情創業活力之城
產業強區“加速度”
過去五年,倉山區聚力優二產強三產,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招商建設勢如潮涌頻添動能,智能產業逆勢增長初露鋒芒,生物醫藥產業鏈式發展加速崛起,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活力迸發。
2020年11月30日,隨著最后一根鋼構件安裝成功,金山工業園橘園洲A地塊鋼結構主體正式封頂。按照計劃,2021年4月底,項目將竣工,助力倉山加快構建創新開放現代化的城市產業體系。

福州金山工業園橘園洲A地塊鋼結構主體正式封頂。(建設方供圖)
金山工業園橘園洲片區是我市工業園區規范提升的示范點。為全力破解老工業園發展難題,向空間要效益,重塑片區生態,打造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倉山區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通過政府收儲提升和鼓勵優質企業自主提升相結合的方式,將其打造成以高端現代化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
一年來,以A地塊為樣板,橘園洲片區其余3個地塊的開發加速推進。同時,倉山區還計劃在金山、福灣、浦上等片區推廣工業園區規范提升經驗模式,為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智能產業發展亮點頻現。倉山區全力打造“智能應用先行區”,圍繞“一軸三帶、三區三鎮”等重點區域,全面扶持人工智能、互聯網服務、北斗應用、5G+、虛擬現實等領域優質項目,加快打造以“高精尖智”為特色的智能產業高地,搭建高端產業發展載體,激發經濟活力。短短兩年多,倉山智能產業一躍成為第一大支柱性產業,今日頭條、百度、華為等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企業接連落地,智能產業載體“三個小鎮”從無到有,品牌效益、經濟效益不斷凸顯,提供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倉山樣本”。2020年,倉山智能產業預計實現產值550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是倉山區另一個支柱性產業。過去一年,該區圍繞生物醫藥產業鏈引進落地微醫集團、銀豐生物、精準與再生醫學等60多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福爾生物醫藥產業園、克里貝爾生物醫藥產業園、海西醫藥研發及轉化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舉行了3次生物醫藥產業專場簽約活動,共與22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預計投資額超300億元,初步構建了“兩園兩中心”產業載體格局。

互聯網小鎮
2021年,倉山區將加快實施產業發展提升工程。發展壯大智能產業,聚焦“一區三鎮”,重點推動互聯網小鎮三期、橘園洲片區建設,加快產業載體擴容提質。謀劃30個以上智能應用示范場景,力爭引進智能產業項目350項,實現產值超630億元。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兩園兩中心”,力爭引進一批優質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實現產業規模突破180億元。
同時,加快實施招商質效提升工程,強化招商選資,探索實行“一長兩圖兩庫”產業鏈招商工作法,加強招商考核,培育外資項目,力爭落地招商項目500個以上、投資總額1200億元以上,確保招商工作繼續位列全市第一方陣。加快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行“打包辦”“通窗辦”“全城辦”“園區辦”等創新舉措,力爭“一趟不用跑”事項提升至75%、即辦事項比例提高至50%以上。
鐘靈毓秀魅力之區
“顏值”“氣質”內外兼修
過去五年,倉山區著力增顏值提品質,征遷出讓拉開城市建設框架,“綠化倉山”妝點南臺繽紛如畫,水系治理串起百里生態廊道,瓊花玉島再現如詩如賦光華。

煙臺山石厝教堂吸引眾多游客觀賞
銀杏披黃迎寒冬。近期,煙臺山石厝教堂前的百年銀杏黃了,吸引無數游客前往打卡、觀賞。觀賞美景之余,人們發現,周邊樂群路、梅塢路、愛國路等道路上的架空纜線不見了,立新路等老街巷也實施了提升改造,“煙臺山更美了”。
著力為城市增顏值提品質。近年來,倉山區堅持城鄉統籌抓城建,結合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古厝保護提升、老城區綜合提升等工作,讓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推出“南臺十景”文旅品牌。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僅2020年就安排并完工42個新一輪品質提升項目,投資約23.05億元。此外,倉山區還完成嚴復故居修繕、建成陳岱孫紀念館,舉辦紀念陳岱孫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完成陳婧姑故居周邊征遷、龍潭角祈雨處提升,舉辦十三屆閩臺陳婧姑信俗文化旅游節;2020年9月30日,經過一年整治提升的學生街特色街區開街,提升了風貌,保留了溫度,成為新的打卡地。南二環最美迎賓大道順利建成,一路綠樹成蔭、四季有景。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城市增顏值提品質離不開項目征遷的全力推進。過去五年,倉山區完成三叉街舊改、郭宅躍進周邊舊改等363個項目征遷,交地近4萬畝、拆遷1391.94萬平方米。福州新區三江口“最美區域”征遷建設一再提速,五大征遷組團中,樟嵐一、樟嵐二、梁厝、清富四大組團實現凈地交付,2020年累計完成15個項目,共計交地3098畝、拆除舊房78萬平方米,下洋組團全面進場,剩余下洋收儲地塊一二三等5個項目進入征遷掃尾階段。不僅如此,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三江口大橋等項目建成啟用,亞升集團總部等優質項目落地,片區面貌煥然一新。
綠化倉山提質行動成效顯著,城區更綠更美了。飛鳳山公園、高蓋山公園等6個生態公園建成開放,全區新增綠地面積83.87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2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平方米,較2016年增加了2.04平方米,增長率達15%,市民外出休閑增添了很多好去處。

流花溪
水系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家門口的生活環境更好了。完成白湖亭河、金港河等36條主干河道以及浦上支河等10條規劃支流治理工作,實現水系的大貫通,流花溪成為福州內河的樣板河。
2021年,倉山區將加快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加快推進福州六中新校區、東升舊廠房改造等49個項目的征地拆遷,力爭全年交地3000畝以上。加快推動南江濱東大道30米綠化帶等216個品質提升項目,以及福州學校等教育項目、樟嵐南北片區等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提升三江口片區宜居宜業水平。加快老城和城中村改造,力爭打造1個~2個精品鄉村示范點。開展“十位一體”和古厝保護專項行動,打造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讓古厝煥發新活力。
宜居宜業幸福之島
惠民工程“遍地開花”
過去五年,倉山區竭力惠民生辦實事,基礎教育、學位學額加快補齊,群眾收入、就業水平穩步提升,社區治理、居家養老形成示范,宜業宜居新倉山讓群眾擁有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
“新建成的東方小學就在家門口,創下了倉山區中小學五個‘最’,還是倉山小學教育集團校,現在很多朋友都羨慕我們,幸福生活美滋滋。”新福州人嚴女士的一席話,道出倉山居民滿滿的幸福感。
走進三江口片區嵐湖小學項目現場,塔吊林立,主體施工如火如荼開展。“主要建設教學樓、綜合樓及附屬配套設施等,計劃2021年9月建成交付使用。”項目相關負責人說,學校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按24個班配建,最大可擴展至36個班,可提供1620個學位。

福州市倉山區新建學校集中交付儀式在倉山區實驗小學流花溪校區舉行,葉義斌攝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過去一年,倉山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進教育強區建設,統籌學校布局規劃、經費投入保障、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等工作,整體提升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和質量水平,不僅集中交付了12個教育項目,還加快推進嵐湖小學、永南中學等16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5個幼兒園二次裝修項目,力爭兩年內動建,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校舍面積39.22萬平方米,新增學位約2.35萬個。
“五年來,我們堅持多措并舉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堅持民生為本,累計投入民生事業資金113.1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44%,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倉山區相關負責人說。
過去五年,倉山區還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162項。完成3.5萬套、300多萬平方米的安置回遷。建成14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機構5家,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數達50張,位居全市前列。
接下來,倉山區將加快實施民生事業提升工程,2021年集中開工三江口小學等16個新改擴建項目,嵐湖小學等4個項目年內建成,新增學位5310個;開辦5所公辦園,新認定5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增區級示范性幼兒園4所,新增學前公益普惠學位3700個以上。加快推進倉山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孟超肝膽醫院金山院區等6個省、市優質公立醫院項目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做好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參觀考察路線相關籌備工作,拓展整合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及周邊文化旅游資源,打造大煙臺山片區的時尚休閑山水空間,推動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梁厝村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同步推進陽岐、林浦等歷史風貌區的文旅品牌拓展提升。
(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