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上,華為“風暴時刻”利用60臺相機高清視頻記錄踢球瞬間。記者 鄭帥 攝
潮起東南,在數字中國的源頭,把脈未來發展方向。
“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活動場次明顯增加,全球視野持續拓展……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再攀高峰。大幕落下,盛會影響力不減,數字經濟創新實踐將成為各地區、各企業踏浪數字時代的指引。數字中國建設成效如何?有何經驗?將邁向何方?今日,回眸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記者帶您重溫真知灼見,再遇奇思妙想。
權威發聲
解讀數字中國建設成效
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怎樣的成效?主論壇上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十四五”開局之年,權威部門如何發力?數字峰會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展開新一輪探討。
國家網信辦、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衛健委等22個部委來到福州,權威的指引以及系列信息化和數字經濟相關政策,不斷強化峰會的政策風向標作用。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說,我們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強,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制度和市場兩個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開展信息領域技術研究,突破前瞻性技術,打通創新鏈,優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早日甩掉“卡脖子”的手。
眼下,數據要素的價值仍在釋放,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持續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機制,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推動數字產業做大做強,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絡,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看到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創新引領作用愈發凸顯,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認為“發展、規范并重”,要不斷健全完善規則制度,規范發展秩序,優化監管框架,形成治理合力,為產業創新發展與良性競爭提供更好的保障。
經驗交流
探討數字中國建設路徑
建設數字中國,全國各地有何經驗總結?峰會交流讓人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先行城市,福州發力新基建、培強新業態、聚合新技術,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600億元,占GDP比重達46%,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打造了百余個特色應用場景。福州還把數字峰會作為重要窗口和平臺,著力做好數據共享、融合、開放文章,加快打造數字應用第一城。
創新驅動發展數字經濟,四川在主論壇上分享了積極進展。四川以成都科學城為核心,吸引中國數字經濟創新企業,打造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白酒行業節點,全省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5%以上。未來,四川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牽引,積極打造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數字江淮也邁出了新步伐。安徽加快建設“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墨子號、量子衛星、量子計算原型機等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啟動實施大數據戰略,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建設。奮進中的安徽將更加注重創新引領,更加注重數據賦能,更加注重雙招雙引。
數字互聯互通,還走向了海外。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份,構建了覆蓋9個東盟國家、2400多家企業的跨國技術轉移協作網絡,面向東盟的數字產業應用不斷拓展。“十四五”期間,廣西將以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基礎,助力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前沿論道
謀劃數字中國建設藍圖
數字中國如何邁步向前?“峰會時間”,一場場論壇與對話高朋滿座,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展開熱烈研討,激發靈感,展望未來。
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等地,主論壇領銜,20場分論壇集中“開講”,其中9個分論壇為首次設置。論壇聚焦當前科技發展和民生關注熱點,364位嘉賓作了精彩發言,吸引超過11000人次參加,碰撞出智慧火花。“從數字化重新定義時空概念,構建‘全域數字化體系’,為城市建設提供支撐,創新精細化發展新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說。
走進三坊七巷,在古色古香的宅院對話新興產業和未來科技。“有福之州·對話未來”活動連續3年在三坊七巷舉辦。今年,27場活動遍及郭柏蔭故居、鄢家花廳、水榭戲臺等16個院落,活動數量及使用院落數量再創新高。院士、資深教授、政企專家等圍繞智能協作、數字化轉型、數字治理等內容熱烈暢談。“數字經濟應該‘脫虛向實’,更加重視新技術對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真正把產業數字化帶動起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說。
泛舟閩江,來自數字經濟領域的嘉賓們乘坐“閩江之星”“閩江之戀”游船,共同探討數字經濟建設的趨勢與挑戰、落地與實踐等問題,前沿見解勾勒出數字中國發展新路徑。“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就是數據和算力。”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分享了華為實踐經驗。福建萬物易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文強說,此次峰會之行,收獲頗豐,“數字峰會為我們提供了對接交流的平臺,為公司搭建了發展的快車道”。
(來源: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莫思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