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湖路與麥園路東西相連,是一條兩車道寬的老街。據《福州百科全書》載,“古代(倉山)有兩湖,隔路相對,故名。”世事滄桑,曾經波光粼粼的兩湖早已淤塞填平。如今的對湖路,成為進出老倉山的要道,不僅名校云集,更因為漫天的藍花楹,擁有了獨特的清麗脫俗與清悠寧靜。
每年五六月的清晨,老倉山濕潤清透的空氣迷蒙著,對湖路上的藍花楹夾道相擁,以紫色的典雅、藍色的清涼驅走炎熱和單調,渲染出浪漫靜謐的小環境。藍花楹是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花樹,樹干筆直高大,樹冠呈橢圓形,綠蔭如傘,細葉似羽。一串串風鈴般的花朵或爬上窗欞,或伸向陽臺,在老建筑斑駁的白墻之間游弋。花枝盛開時,滿樹都是夢幻絢爛的藍紫色,如同一片氤氳開來的蒙蒙水霧,又像縹緲的迷離輕煙。小徑和院落,人與單車,盡數湮沒其中。
每個淡煙疏雨的黃昏,薄薄的雨幕淡淡地籠罩在翠葉間,紫藍色花朵在薄薄的微光里漣漪般旋轉、飛舞,搖曳著飄落,在路面上織就一匹煙紫色的鮮花錦緞,讓人駐足停步卻不忍踩踏。偶有路過的公交車,不緊不慢地出現在雨幕中,仿佛從時光深處駛來,偶或輕輕拽一下藍紫色的花枝,搖落了一樹的繽紛,讓人仿佛置身一個紫色的夢幻世界。
站在對湖路上仰望藍花楹的樹梢,藍紫色的花朵似有若無,仿佛一個碎紫水晶的夢幻漸漸融化在碧空里。像極了時光里的老倉山,在天與地之間沉浮,在孤獨中尋覓熱情,在憂愁中求得開朗,在蕭瑟中演繹絢麗,最后沉淀為深沉內斂的情感。
藍花楹的色調,是敏感孤獨的紫與憂郁安寧的藍的完美結合。向上融入天空時,它是蔚藍;向下擁抱大地時,它是煙紫。它無視塵世的喧囂,詩情畫意地任性盛開。
有人說,逛福州倉山就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痕跡。藍花楹來自遙遠的美洲巴西,被近代的傳教士引種到福州。由于盛開之時正逢畢業季,藍花楹有一個樸素的別名——畢業花。曾經,有多少人串起這藍紫色的花朵送給青澀美麗的初戀,又有多少人默默祈禱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畢業,是一場綿亙的心碎。有人想要明亮地發光,有人想要去遠方,有的人卻只想要戀人眼里星河閃閃的溫柔。曾經有多少人在這畢業花樹下含淚分別,這一抹淡淡的藍紫色帶著憂愁,落在一屆屆畢業生的長發白裙上,實在像極了它的花語——在絕望中等待愛情。
時光遙遙。這個世間,有人佇立,就有人告別。有人向你揮手轉身,就是決定淡出你的生命,把你歸還給明亮悠長的夏季。對湖路的輕風送走昨日的呢喃,畢業季的微雨淋濕一間間小樓。遠去的人在紀念冊上浮著油墨的香味,被告別的人從藍花楹樹下出發,向前認真走。會有南風拂過你的長發,更會有一路的山清水秀。每個認真過的人,都會有自在豐盈的這一生。
又是一年畢業季,這一樹樹藍花楹,又飄落在了誰的肩上,誰的心頭?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林瑩 圖片來源:福州晚報)